创业冬天确实来了:有人逆势播种 有人低价收尸
【i站长注释】熊晓鸽与包凡对于冬天的两种态度背后隐藏着两种逻辑:熊晓鸽的态度是播种,投一些资金占有量不大,烧钱不多,但却有明确未来的项目;包凡的态度是捂紧钱袋子过冬,资金比妈还重要。
文/侯继勇
8月27日下午,记者遇到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记者问:现在这形势,投资者应该如何办?熊晓鸽想了想说:IDG在中国的投资中,很多好项目就是在冬天播种的。
熊晓鸽承认,当下资本市场形势不好。只是面对眼下这不好的形势,熊晓鸽算是位乐观的投资家。
面对当下资本市场的形势,与熊晓鸽的乐观相比,华兴资本CEO包凡则持悲观态度,他认为明年美国会进入一个加息的周期,利息会涨上去,意味着资产的价格下降,从债券开始到股市,明年会有比较重大的调整。
包凡分析说,当二级市场有调整,就会传导到一级市场。因为二级市场不好,很多IPO就上不了,很多公司就没法退出,没法退出就没有钱往外投。包凡认为创业者、投资人应准备“过冬”。
更多投资者认同包凡的观点:在一些投资人狼蚁网络推广群里,很多GP的观点是暂停投资,等待形势变好之后再定。很多投资人跟LP开会,LP也认为应该暂停投资。一位GP说:当我说出暂缓投资时,LP连说“英明”。
事实上,由于股市下跌,更多GP,或是LP,为了资金安全,选择了观望谨慎的态度。有GP对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放弃了至少一半项目,这些项目都已经签了termsheet。另一GP对记者表示:别说termsheet,签完SPA也在想办法放弃。
事实上,投资者的谨慎并非始于股灾,而是早于今年第一季度就开始了:第一波恐慌源于智能硬件;第二波源于O2O。正是这两个行业,是2012年以来,资本市场重点关注、投资的领域。历时三年,泡沫最终酿成。
记者手头一份关于智能硬件的调查。根据调查,2015年(截至7月24日),媒体公开报道的智能硬件公司宣布成功融资的项目,约58家企业,共计融资近28亿元人民币,合计4.5亿美元,融资主要集中于在天使轮与A轮,鲜有B轮之后。
越往后期,获得融资的项目超少,因这些项目都已经死掉。今年上半年,投资圈内流行一个新词,就是“B轮死”。意即拿不到投资,这些项目都死掉了。
2015年,多数智能硬件企业的融资规模在1000万元-5000万元之间,以A轮为主,完成B轮(包括Pre-B)融资的企业只有6家。B轮可能是智能硬件企业一个很大的门槛,跨不过去估计就悬了。
智能硬件创业的前期成本高于一般互联网创业。5000万元能做什么?产品研发,测试,开模,制造一小批工程机,无法进行量产,也没有可能进行市场开拓。对于一家智能硬件公司来说,拿不到更多融资,这些企业要往前走几无可能。
一位跑智能硬件的记者说:过去两年,我戴过超过10款智能硬件,但戴过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出现在市场上。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然后公司默默的死掉。意志坚强的团队,可以继续坚持,等待奇迹的出现。
接下来的恐慌则是O2O行业造成的。记者一直认为,因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一波商业机会。后半句则是,这也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竞争最残酷的一个行业。典型的是,滴滴打车的玩法,程维打得连周鸿祎这样的前辈都直呼看不懂:PC互联网时代,周鸿祎的奇虎360成于免费模式,包括阿里等公司,免费也是最有效的竞争策略。
程维的玩法则是,我不是免费,而是补贴。O2O时代,日单量,单价,GMV都不是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而是实付比,即实际收费与产品服务成本之间的比率。在这个行业,很多O2O订单的实付比低于50%。低于50%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收入50元,产品与服务的成本是100元,这100元中,不计公司产品研发、运营等成本。
O2O与智能硬件一样,是烧钱烧出来的。
智能硬件、O2O行业如此惨烈,投资人对其他行业,如互联网金融、车联网、移动电商等也恐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