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商品泛滥 天猫、京东的责任有多大?

网络推广 2021-07-09 19:07www.dzhlxh.cn网络推广竞价

距离双11仅剩2天。就在各大电商平台为一年一度的电商促销大节摩拳擦掌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向它们身上泼了一瓢“冷水”——不久前质检总局抽检了11种电商商品,结果显示不合格率高达17.3%。这意味着,每6件电商产品中就有1件质量不过关。据悉,本次质检总局抽检了包括女士内衣、休闲服装、背提包、床上用品、电饭锅等在内的11中电商商品,重点抽查了B2C模式电商企业的自营产品。此次抽查采取“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查了535家企业生产的571批次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


经检验,有439家企业生产的472批次产品合格,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2.7%;检出9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3%。我们不禁要问:平时高调打击假冒伪劣的各大电商平台,为何商品的不合格率始终居高不下?商品不合格,电商平台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只审核商家,不审核商品天猫、京东成为了此次抽检的重灾区。在不合格产品所出售平台中记者注意到,天猫所占比例最大,99批次不合格产品,其占了66批次,超过了一半;其次就是京东商城,一共有16批次产品不合格;再者就是1号店,一共有9批次产品不合格。网易科技就此询问阿里相关人士,对方称,针对所有天猫商家,它们的企业资质、品牌资质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才能入驻。同时,天猫设有商家每年续签规则,所有商家的基础资质及运营表现,必须满足续签要求才能在平台上继续经营。


而具体针对商品,平台自身会对商品进行不定期的“神秘抽检”,一年平均发起十余万次(编辑注:考虑到商家众多,这一总数的覆盖密度并不算大);同时,阿里也先后与国家工商总局、质监总局、食药监等多个职能机构合作打击假冒伪劣。京东相关人士则向网易科技透露,京东会对商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包括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食品业还需提供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另一方面,京东会对商家商品的品牌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比如,商标注册证、产品检验报告等。除了在入驻方面的审核标准,京东与平台商家会签订《京东开放平台卖家积分管理负责》约束条款,如果发现商家出售假冒商品,京东有权要求商家清退;同时利用大数据,设立专门的质控系统,从各个维度监控京东商品质量的功能,对高危商品进行重点监控。

undefined


可以看出,阿里京东们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在质量管控上力度不小,不仅会在商家入驻前要求各种资质证明,也会在后期配套给商家抽查打分。但有着如此高要求的审核流程,为何商品的不合格情况依然严峻呢?专注于电商领域的刘春泉律师告诉记者,目前只有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4条规定中提到了电商平台需要承担的责任,而针对性的电子商务法律,最快也要到2018年才能落实公布。互联网是线下物理世界的映射与扩大,有聚集和倍增的效应。作为目前某种意义上的“法外之地”,电商平台使货品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而作为商家在线上重要的销售渠道,对电商尚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使得商家在其中“偷工减料”的违规成本降低,不合格的商品因而如此泛滥。平台应该承担的责任事实上,电商平台假货问题的困扰,根本原因是线下制假、售假活动未曾得到根治。网规研究中心负责人阿拉木斯曾这样描述,“就好比原本长在一万个人脸上的一万个麻子现在全长在一个人的脸上,人们自然觉得电商售假触目惊心。”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向网易科技表示,即使商品获得了官方认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之前抽检的家电中,格兰仕等很多传统品牌都出现商品不合格的情况,这就意味着,传统制造链条本身就存在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把问题全推脱给传统线下,很多时候平台并没有起到基本监管审核的义务。”


那么,在出现不合格商品时,电商平台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刘律师介绍,关于电商平台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意见并不统一,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以消费者保护机构和知识产权权利人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电商平台对平台销售的商品服务承担事先审查责任,认为平台的消极懈怠对平台上的假货泛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以电商平台企业和一些电商专家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电商平台企业对销售的商品、服务不承担责任,只对企业在平台的注册登记信息承担有限责任,现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就是这种意见的直接法律依据;三是以监管机构为代表的一派,对于电商平台目前存在的假货比较多,难以追究追查到卖家的情况,如果电商平台不能提供真实、有效(任何时候都能联系到卖家,而不是打不通的电话或者虽然身份证是真的,但网店登记店主是偏远农村的老头老太)的卖家信息,则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种观点,也是刘律师和一部分研究人员的建议,认为电商平台对销售行为不承担直接的销售责任,但并不仅仅简单承担登记商家信息资质的在责任,还需要确立民法上的“注意义务”,即指电商平台在为商家提供商品售卖渠道时,应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产生的某种损害后果,并且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损害后果的发生。可以说,在假冒伪劣这个问题上,阿里京东们或许已经做了很多,但还远远不够。而在双十一即将到来之际,高企的商品不合格率,难免会成为和谐乐章中走调的音节。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捡便宜”的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以防买到不合格商品。(韦青青青)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zhlxh.cn 金源码 版权所有 Power by

网站模板下载|网络推广|微博营销|seo优化|视频营销|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网站建设|织梦模板|小程序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