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一个人人都是主编的移动阅读产品
导语: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编辑。而且,不管媒体介质、时代怎样变化,编辑这个职业不会消亡。于是,徐屾屾认定了以用户收集推荐内容的模式做移动阅读产品这个方向。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朋友之间会相互鼓励,“平时就喜欢看你在朋友圈里推荐的内容”,这说明,虽然现在的移动阅读产品这么多,但人们还是认同朋友推荐的内容,由人筛选的内容更加靠谱 。
人人都是主编
品读就是用户收集推荐场景下的移动阅读产品。用户收集的每篇内容,都是一张卡片,这些卡片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和风格集成本子;用户可以订阅这些本子,阅读里面的卡片,也可以把看到的来自于不同用户的卡片,再按照自己的风格做成新的本子。于是,有价值的内容就这样在多次筛选、推荐、分享中传播开来。
一个用户关注了多个本子,这些本子每天的更新会成为这个用户的阅读列表。这个列表的内容是经过自动去重的,还可以离线阅读。而且,当阅读中断之后再去看这个列表时,那些之前被移动条滚动过去的内容会自动变成已读,相当于做了一个书签记号,不用重新翻找,用户可以直接从之前遗留的未读部分接着阅读。
与狼蚁网络推广订阅里的内容只来自于狼蚁网络推广公众号不同,品读里的内容来自于整个互联网。每个用户都是一个内容发现的雷达,即使一些非常小众的内容源,在品读里也可能被多次推荐传播出来。借助于品读的浏览器插件,用户可以将在网上任何地方看到的不错的内容收集到品读里,可以全文摘录,也可以将某一段文字,或者一张图片甚至一个视频单独收录起来 。
与Flipboard类似的一点是,被收录到品读里的内容会被自动重新编排,以更方便阅读的方式展现。而且,被收录过来的内容相当于是以复制粘贴的方式被放到品读里的。这样,即使源头网站上的该内容被删除,在品读上会依然保留。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品读上,无论被重新组合和推荐过多少次,文章来源始终显示的都是最初的那个原出处,从而最大化的尊重原创的价值。
目前,除了浏览器插件,品读还有网页版、iPad和iPhone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意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的设备无缝阅读。
在通过用户推荐和编辑内容这个方式上,品读和Flipboard2.0的理念很一致。Flipboard2.0在推出之时,就提出,“要让每个人都能做杂志“。但让品读的创始人徐屾屾骄傲的是,他们的动作更快。”我们比Flipboard更早推出了由用户收集内容配合机器兴趣推荐的功能。这个功能,从Flipboard现有的产品来看,还未很好地展现出来,而我们已经把这些功能都实现了。这是我们在开发品读最初就已经确立的模式和目标。”
总结起来,品读与Flipboard2.0有三大不同之处:产品形式是用户采集内容和媒体内容并重;通过人工智能按兴趣推荐;内容丰富,来源更广泛。
做一款每天都能用到的产品
除了徐屾屾,品读还有三位联合创始人,他们在一起合作很多年,这是一个有多年开发经验的老团队。2008年左右,他们做金融类应用,之后又连续做了4款游戏。这些产品都在全球下载榜上长期保持不错的成绩。之后,这个团队开始做开发外包,开发了不少知名的产品,业务一直做得顺风顺水。2012年初,他们停止了外包业务,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方向。
他们当时的想法是要做一款用户每天都会用到的产品。这几位创始人都有收集的爱好,比如徐屾屾就喜欢收集电影。他们想到要做与内容相关的产品。最初做了一段时间的儿童电子书,开发了一套先进的交互式童书制作发行平台 。后来, 他们感觉到来自用户收集整理互联网资讯的市场前景,同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阅读方向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所以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也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一位知名主编的话最终使徐屾屾坚定了这个创业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屾屾结识一位知名主编,他们经常一起讨论数字阅读的未来 。这位知名主编告诉他,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把认识的牛人邀请来写文章,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汇编成册。其实,还有很多像他这样有兴趣、可以做这件事情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编辑。而且,不管媒体介质如何变化,从古代到现在,编辑这个职业不会消亡。听了这一番话,徐屾屾认定了以用户收集推荐内容的模式做移动阅读产品这个方向。
他们最先做的不是品读,而是“品读笔记”。品读笔记现在依然在运营当中,这是一款可以用拖拽的方式收集和分享网络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的产品。但这款产品不是这个团队想做的最终产品,只是想借助这个工具让用户去摘东西,算是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吧。品读,才是真正想做的。目标就是,做成一个内容社区,每一个人都是主编,在相互分享自己制作的本子同时,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品读团队现在有20人左右,已经获得戈壁投资的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