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访谈|简书简叔,“试一试”的摸索之路

网络推广 2021-07-09 20:31www.dzhlxh.cn网络推广竞价

五楼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

这个城市度过了下雨到能划船的几天,正引来第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不算太高的商务楼里空空荡荡,就连二楼那家应该正值下午茶时段的西式餐厅都匪夷所思地关着门。

那据说是家不错的餐馆,办公室里仅有的那个人推荐他们的青口意面,红烧猪手,温泉蛋,并且认为这种混搭菜系的做法是他们客流量比不过一楼的纯粹西餐厅——他喜欢那里的三文鱼可颂——的原因,而这两家店质素其实不分上下。

但那些话大概四十分钟后才被说出来。现在,这个人正在回复一条将来的合作伙伴的信息。 那是上海一家售卖创意用品的公司,他们的商品很有可能出现在他的下一个重心里。他将会在放下手机并热情地泡一杯咖啡招待我后开始聊那个重心——简书市集。

这是简书 CEO 林立(简叔)在上海第十五年,创业第五年,搬到新办公室第三个月。

简书的“ 试一试”

内容社区的初步变现

市集这个词看起来能将很多东西纳入可能。

明信片,文具,创意用品,具有简书特色的书(我们讨论了一会可不可以让作者在上面写一段话)。他还热切地计划着日后卖别家商品的同时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 但对于一个之前没有类似经历的内容网站而言,热切前方还有更多的迷茫。

在希望获取更多建议,又问过我平时无关分类最常买的东西是什么后 (答案是杂志), 简叔接近自言自语地说:“ 衣服应该不行吧” 。 衣服不确定行不行,但他们或许可以参考一下相似者的经验。

作为相似产品而同样跨界卖实体商品的,远的有和简书早期版本类似的 Evernote,近的有共享了很大一部分用户群的豆瓣。

两者前后推出了 Evernote Market 和豆瓣市集。 比较明显的区别是 Evernote Market 上主打与品牌合作的商品(比如 Moleskine 合作的 Evernote 笔记本)和自己原创的设计(比如那个电脑托架)。豆瓣市集则更像个文艺的淘宝。

相比这两者而言,简书的市集上还有些独创的东西,比如出租时间以及作者出书,那也是我个人特别感兴趣的部分。

网络声誉的直接回报

比起研究那几十万个用户想要什么,直接卖平台上已有而且他们一直感兴趣的东西或许是个更直接的方法。这里说的就是那些已经积累了声望的作者们。

出租时间的设定并不是简书首创。 不管是国外国内,预约行内名人讨教的平台都已经有人在做。 与那些专业平台相比,简书的优势大概在于出租时间的名人都已经在这个平台上积累了声誉和作品。 那些早就关注了作者的用户们大概有兴趣见一见真人,而即使是偶然点进来的人都可以从作者页面上看到他们过去写下的成品。

[属于非常受欢迎的用户庄 13 台妹]

当然,这种模式的难以规模化也是它的局限。 在出租时间开始以来,出租的参与者被租次数差异很大,首批付费用户的目的也五花八门。 在我提到上海一个做按时收费对话的项目后,简叔饶有兴趣地搜一会儿,最后还是验证了只有少数人极受欢迎的模式。

比起这个,他打算推行的另一个好像容易系统化得多。那是为简书作者推出的出书服务。

生产者平台的生态循环

如果说出租时间是将内容产生者在平台上的影响力直接变现的话,出书则是一个长线工程。

简书在之前已经有作者出书计划,这次是打算将电子书推进到实体书。同样,由平台和作者分成。 国内互联网用户可能听说过类似概念,如果他们平时经常上豆瓣的话。

这种运用让人联想到 Kickstarter 模式,每一个最后能得到资助的项目都已经在公众平台上得到了群众检验和筛选,甚至由他们四处传播了产品故事。而支持者——不管是出钱还是帮忙点赞分享——都有很大可能为最后的产品买单。

在简叔自己看来,这是平台能打造的循环链条。作者们在这里积累作品和声誉,吸引追随者,最后通过实体产品(书)获得报酬。得到回馈的作者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而平台外看到出版物的读者们也会慕名而来。

这似乎是当初那个类 Evernote 的 Markdown 记录工具直线进化后能出现的极好成果。虽然现在回头看,从记录工具到博客平台再到现在的内容社区,他们一路上改变的确不小。

“试一试”

这一系列变化被他本人形容为以“内容”为核心的平缓过渡,比如使用者用 Markdown 写下东西后总要发布所以推出博客平台, 而来写的人里面总有人不习惯 Markdown 所以加入富文本编辑功能,来的人越来越多总要想办法商业化。

那些大的过渡里还包括小的,摸索式改动。比如发现半夜也有用户访问后,他们开始设定间隔在夜间自动推送更新首页文章。 这点我在不久前 TechCrunch 的会场听简书的编辑说过——简叔仔细地推测了是哪位编辑后又热情介绍了他们的微胖界运营总监——这次得到了验证。

过渡里的每一步似乎都会引起反弹。在 Markdown 支持者看来,这种标记语言是最重要的,但简叔本人只是把它当作创造“内容”的工具,并且在一开始就意识到,只专注 Markdown 绝对不能支撑起足够体量。

“试一试”是这一路摸索的风格,也是他对我的问题 “Medium 好像就是在做单纯的博客平台而没直接商业化”的回答。 他说 Medium 应该有自己的考量和计划,但对他而言,售卖实体商品,获取广告,或者找下一步的投资都是选项,试一试又不是什么坏事。

这种自求突破口的广泛尝试好像是这个长于做买卖的城市的风格。 这时,我们起身去拿苏打水喝。上海傍晚的阳光穿入这个通透感极强的办公室。他很喜欢这个办公室,准确地说,很喜欢创业后静安区的生活。那是另一个很长的故事。

上海、浦西与创业生活

上海之于小城

1999 年,上海少年韩寒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此一举成名。 同年,浙江温州瑞安的初中生林立知道了这个比赛。他注意到了两点,举办这个比赛的大城市上海以及和其他参赛者比起来水平明显高很多的上海作者。

“你知道,瑞安是个小城市,温州还大一点” 。 大城市的召唤让他次年挥别家人来到上海,独自在徐汇区南部过上了寄宿高中生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zhlxh.cn 金源码 版权所有 Power by

网站模板下载|网络推广|微博营销|seo优化|视频营销|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网站建设|织梦模板|小程序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