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高管的创业梦:以500强为起点
跟华为很多人一样,杨蜀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从零一直做到今天,虽然杨蜀签下了海外移动第一单,虽然他曾经是一个副总裁,但杨蜀认为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华为为全球 30多亿人建设了一个通讯网络,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在建好的网络基础之上,大家开始做「互联网+」了。
杨蜀已经为华为服务了 18 年,他是华为第一批走向海外市场的拓荒者,是前东南亚及印度区域总裁兼全球市场拓展部部长。
不论出来做什么,「华为海外区域总裁」身上都带着光环。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之前是华为南太平洋及澳大利亚地区总裁,仅仅是宣布要做生鲜电商就吸引了 1 亿美元的天使轮投资。杨蜀看中的是热度不输 O2O 的 P2P 互联网金融,因为在杨蜀看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比美国更大。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违约率是零。」这是淘金家运营半年多后交出的成绩单,是绝大多数 P2P 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做到的。在深圳的办公室,杨蜀接受了极客公园的专访,讲述了他和淘金家的故事。
零违约率是怎么做到的?
淘金家 CEO 杨蜀淘金家目前服务的人群是 500 强员工,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这也是我看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里比较特别的。在金融业界传统的金融人士眼里,互联网金融最适合的人群是屌丝和长尾。500 强员工这个高净值人群是商业银行早已锁定的「优质资源」。
但是淘金家的发展历程似乎印证了杨蜀的一句话,「理论和实践就是不一样」。淘金家团队之前有过一些别的尝试,做过一些面对大众的产品。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业务的增长非常乏力。后来,团队开始尝试做一个垂直领域很纵深的 P2P 的服务,就试着做 500 强员工高净值人群,业务增长相较之前变得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淘金家已经吸引了 3 万个投资用户,投资规模达到了 5 亿。
如果你是一个 500 强员工,为什么选择淘金家而不选择商业银行呢?
500 强员工的特点是他们对体验有更高的诉求,同时对溢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即便比银行贵一点都是 ok 的,如果他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杨蜀提到了一句很通俗也很有趣的话,「在你进入银行的 VIP 室之前,其实你不是 VIP」。互联网金融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 VIP 的待遇。当公司最高层级的管理者和公司最低层级的员工去贷款,他们要填的表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信用等级是不一样的。淘金家就是要提供这部分个性化的需求。
金融不同于社交,也不同于电商。社交靠用户自身的传播,而电商帮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然后完成交易。金融不一样,你感兴趣的商品它不一定属于你,因为可能你的信用等级不够。另外,从 500 强员工切入金融,这群人会对他们周边的人产生更多的影响。大家会觉得原来 P2P 是靠谱的,因为这些人都接触了。
正是高净值人群的策略,帮助淘金家实现了零违约,积攒了第一批用户。
500 强员工违约率非常低,他们更懂得什么是信用。这使得淘金家可以以更低的利率贷给客户,以更高的收益回报给投资人。淘金家本身是用互联网的方法来运营,所以平台只保留一些基本的平台运营费用和风险拨备,其它的让给投资人。
作为投资人,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个平台风险控制、支付安全、用户信息安全等核心问题。金融本身做的就是信用,一个金融机构它拥有的信用越高,它的头寸就越大,它能去做的生意就越大。
淘金家目前的团队组成很全面,「互联网」部分有来自腾讯和新浪的成员负责运营和技术。「金融」部分本身是资金密集型的,风险控制要求非常严格,淘金家请来了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高管负责这一部分。
目前他们所使用的一些风险控制和信用评估方法完全是基于传统金融的。「我们有跟传统商业银行一样的风险控制方法,但从互联网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应该被改变的」,杨蜀说。
当然,贡献率较低的领域只是暂时的。随着风险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淘金家的业务会突破 500 强员工高净值人群的边界。在杨蜀的规划中,下一块业务会切入更加互联网的社交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今天还只是它的第一天」
杨蜀和 Wired 杂志创始主编 KK 对谈在中国我们叫它「互联网金融」,在日本韩国和欧洲叫「Fintech」,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是被一波金融力量推着发展到今天的,大家更多使用的是一些金融工具、理念和方法。互联网则更多地被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平台的效率,亦或是被用来降低平台的负荷成本。
提到互联网金融,很多人都会拿美国做一个参考,美国的征信体系比我们完善很多。Lending Club 的上市也被很多人津津乐道。而在杨蜀看来,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空间其实已经非常小。
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个人、平台和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非常完善,它已经完善到不需要用线上的方法再去进一步创新了。基于这个可以做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因为信用本身可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金融发展史其实就是组建去监管化、大众化的过程。
「美国去监管化已经很长时间了,它的个人信用也非常发达,应该说它的空间会相对小一些」,杨蜀说。
而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是一派「方兴未艾」的景象。监管机构和政府正在积极地鼓励金融创新,通过金融的改革来释放一些改革的红利。同时,信征体系越来越完善,一些新型征信手段的出现大有「后发制人」的架势。大数据和共享经济的热潮更可谓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红利。
杨蜀认为,除了监管方式的不断演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去中心化。「打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个人贷款我们评估要不要贷给他,其实应该去掉中心化的模式。当基于大数据对他的各种行为的分析足够完善,当他的社交网络数据能够起到足够的支撑,他的朋友圈都觉得可以贷款给他,那我们就可以贷给他。」
西方已经经历了这个阶段,它已经诞生了这么多 500 强,市场份额等方面它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在中国随着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的出现,会有更多人会去追求更多的创新。杨蜀和 KK 都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更大,互联网金融的今天还只是它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