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一个杂志型的内容消费APP
“因为我本身很喜欢阅读和分享一些新奇好玩的东西,但是却发现尽管现在的内容是越来越多,但是噪音也越来越大,如何能够降噪,保证高质量的内容生产,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事情,也是我为什么会做MONO的原因。”MONO的创始人于向飞说。
于向飞曾组过4次乐队,是一个杂志控。在2008年从伦敦艺术学院硕士毕业以后,曾在上海一家 SNS 公司做了两年的UI 和前端。随后他加入到豆瓣的团队中,成为豆瓣资深产品设计师,其中豆瓣阅读和豆瓣早期的移动产品都一直是他在做。这次的创业也有另外两个豆瓣的工程师前来助阵。
MONO有何特点?
MONO于2014年11月份上线,是一个图片+文字+短视频组合的杂志性内容消费平台。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爱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MONO前段时间更新了版本。
“我以前在豆瓣主要就是做用户体验,所以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算是比较能够了解用户的需求。”于向飞说。
这次更新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专题的种类更多,归类也更为清晰。这些主题包括:文化与见识、艺术、读书听歌看电影、更好的生活、MONO杂粮等。其中着每个主题中又包含着不同种类的小专题。例如,文化与见识包含:神秘学隐修会、涨知识、糟糕的历史等在内的11个小专题。注册猫弄的用户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板块,但在MONO的推荐板块中却并不仅仅局限于用户所关注的领域。
“人的恐惧大部分是源于无知和不确定性。我们就希望能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来讲述这件事情,降低不确定性。或许你就会慢慢地了解、接受甚至会喜欢。倘若只推荐用户关注的领域,长时间用户的知识面就会变得相对较窄。当然,如果用户真的不喜欢MONO的推荐,可以直接阅读自己订阅的内容。”
但MONO的团队并不自己生产内容,他们只是内容的搬运者。MONO平台上的内容都来自于一些自媒体、公共账号、媒体等。目前平台有包括“外滩画报”、“豆瓣一刻”、“VICE中国”“利维坦”、“下厨房”等在内的将近150个“造物主”(也即是MONO的内容提供商)涵盖电影、读书、烹饪、艺术、健身等领域。于向飞希望将来还能收入更多的内容,比如历史、昆虫、植物等等。
未来的打算?
目前,MONO每天新增的用户大约在2万,但是于向飞并不希望MONO的用户有太快的增长速度。他告诉站长基地,太快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使用户的质量参差不齐。
“MONO的当务之急是提供优质内容,做好内容的运营,以及吸引那些真正喜欢文化的人,让MONO的目标用户能够知道、了解并使用MONO。”
于向飞也向《站长基地》坦诚,他们与内容提供商的一些纠缠是MONO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于向飞希望下一步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实现双方的双赢,比如他们会付一定的稿费、为提供商导流或者会和内容提供商一起为有广告需求的公司提供一些优质的广告文案。
“现在许多人之所以不想看广告,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许多广告都缺乏一定的创意。只要是好的创意,大家还是会乐意接受的。”
除此之外,于向飞打算在MONO的下一个版本中加上社交因素,以鼓励有共同兴趣的人在MONO平台上进行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