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慧谷:高校直属孵化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新型孵化器强在活动策划、寻求投资和各类的推广能力。但是现在的盈利能力还比较弱。慧谷希望借鉴新型孵化器好的地方,比如活动,投资。但自己的落地服务经验也不能丢。
交大慧谷成立于1998年5月,是上海交通大学直属的孵化器。目前有500多家企业在其中孵化。慧谷创业服务部部长陈史杰直言,其中50%与交大的背景相关。
为此站长基地记者采访了孵化器创业服务部部长陈史杰。
孵化+高校的化学反应
那么,一个普通的校外初创企业出于何种需求选择交大慧谷呢?
第一是技术需求。选择交大慧谷的创业公司,多半是以技术和硬件为核心产品的企业。他们与慧谷采取的合作方式有三种:1.共同研发产品;2.委托学校研发(产品的所有权还是在公司);3.学校的技术转让。无论哪一种,企业都可以通过慧谷与内部的师资取得联系。第二是人才及服务需求。交大慧谷每年的校园招聘季, 都会给孵化器内的创业公司提供招聘机会。
与其他孵化器相比,交大慧谷在孵化上的最大区别是嫁接学校资源。学院方面例如商学院,安泰、金融学院等。而且学校里面好的项目很多,但是基于学术层面的项目有些超前,教授自身有项目指标。
从具体案例来看。共享出行领域的凹凸租车CEO张文建,他之前成立好了好多公司,有成功有失败。在他准备成立凹凸的时候,正巧骨折绑着石膏,据说是因为纠纷的问题。切入了共享类凹凸租车后来很快达到了A轮。除此之外,像是知名的饿了么、拍拍贷、东方财富网都在交大慧谷中孵化过。
当然,交大校友的创业项目占了交大慧谷孵化企业相当大的份额。交大内部有专门的创业学院,学生通过创业来获取相应的学分。如果项目合理,可以获得慧谷3-6 个月的免费试用权,由项目基金会出资扶持。除此以外,校外强大的校友圈进一步保证了大量毕业的校友在选择创业时,会将慧谷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在这个“朋友圈”的资源中,已经足以满足一个孵化器的正常运作了。
资本OR服务?
然而,经手过大量案例和上一轮PC互联网浪潮的慧谷,面对如今的创投圈的狂热,也有一些坐不住了。与这一波新型孵化器相比,传统孵化器的标签让他们脚步有些沉重。站长基地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当其冲是投资上的痛点。国营孵化器的一个特点是,一旦决定投资之后无法轻易退出。如果孵化器决定撤资,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批,层层环节走完之后往往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其次,在慧谷的创业者需要面对相对严格的考评机制。慧谷内部的企业流动率达到了40%-50%,而且每年都要做考评。主要考核的目标就是企业 产品需要达到国家各类标准,并且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此外,只有当企业连续两年的收入达到1000万时才能毕业。这一点引发了很多质疑声,创业者普遍认为要求太高。然而这其实是传统孵化器的无奈,因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科技部制定的评判标准。
严苛的评审和不愁资源的孵化器似乎和整个时代并不相符。如今市场上有很多新型的孵化器,而且政策更多偏向于扶持民营。慧谷之前也想进时下很火的众创联盟,但是因为自身性质没有通过审批。
“传统孵化器怎么和民营的竞争,慧谷一直有思考。”陈史杰向站长基地表示,“现在孵化器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无非是一些固定模块的组合。新型孵化器强在活动策 划、寻求投资和各类的推广能力。但是现在的盈利能力还比较弱。慧谷希望借鉴他们好的地方,比如活动,投资。但自己的落地服务经验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