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恶魔”搏斗的他,4年打造了一家10亿美金公
i黑马 王奕 叶静
融360创始人叶大清,在媒体面前鲜少谈自己的个人经历。他谈行业,谈金融,总是作为专家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不为人知的细节是,他曾买过P2P,最终亏损,因此对互联网金融十分谨慎;他也曾开过一家电商,卖过可穿戴式设备,却因为不够聚焦而失败。他称自己是一个矛盾体,拥有两种极端的性格:有时喜欢冒险,决断惊人;有时却又谨小慎微,绝不妄动。
他试图寻找激情与克制、冒险与安全的平衡点。而创业的过程,就像一场与“恶魔”、与诱惑的搏斗。融360,就是他打造的,极为符合他性格的作品。
美国之行
几个月前,在一个世界互联网金融的大会上,43岁的叶大清遇到了Prosper的总裁Ron Suber。Prosper是美国排名第二的P2P公司,也是美国P2P行业的鼻祖。而此时的融360,即将完成D轮融资,估值达10亿美金。
席间,两个互联网金融大佬谈笑风生,叶大清还重新激活了多年前的Prosper账号。2006年,Prosper刚建立没多久,叶大清出于好奇,尝试接触P2P。他拿出5000美元,出借给100个人,3年下来没挣钱,反而亏了200美元。
叶大清把账号信息给对方看,-3.89%,果然是亏损的。
“你看,P2P就是有风险嘛”,尽管叶大清是与对方调侃,但这却是他多年来对P2P万分警惕的原因。这个十年前的投资举动,影响了叶大清一生的经营理念。
叶大清早年在美国的经历,积淀了他大部分风格,也对他日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在热播《北京人在纽约》,留学潮、出国潮刚刚兴起,叶大清也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留学。
那时能出国的人毕竟少,叶大清的老家湖南甚至没有英语GMAT考点。他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前往武汉参加考试。当时出国留学的人,多是申请了全额奖学金。叶大清只申请到半额奖学金,这就意味着,他需在国外打工才能读完学业。
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并非万全的准备,1995年,他就如此前往美国,攻读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金融学硕士。他为此吃了不少苦,端过盘子洗过碗。这只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冒险,叶大清骨子里有股“不安分”,他称自己沉淀了湖南人的“敢为天下先”。
毕业后,叶大清进入Capital One(第一资本金融公司,美国第五大零售银行)做风险战略数据分析师。在金融行业的摸爬滚打,让他稀释了这种冒险因子,变得谨慎起来。
“说起来,我还真有点超前,十年前就做过跨境电商,卖MP3眼镜,现在叫可穿戴式设备。”在美国期间,叶大清和妻子做起了电商生意,把中国制造的mp3眼镜等物件卖给美国人,挣了几万美元。后来,他甚至在购物中心开了一家实体店。但是,项目最终失败。叶大清分析原因是:他当时还在Aol (美国在线)工作,兼职做电商,不够聚焦;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
此时,美国已经开始出现互联网金融产品,Prosper就是美国第一家P2P公司。叶大清注册了账号,兴致勃勃研究这种全新模式。对于最终的亏损,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但更为关键的是,P2P这种模型,当时还没有被验证。
激情与冒险
2009年,他带着家人回国,在PayPal工作了两年。在此期间,他和几个小伙伴开始研究各种金融模式,准备创业。他将备选项目按风险从高到底排序:最高的是P2P;其次是理财产品的平台,比如保险平台、金融搜索推荐平台等;风险最小的,就是开个广告公司,主要做金融产品的营销。
叶大清最终折中选择。他觉得中国金融市场巨大,金融在线化、移动互联网化又是必然趋势,可以从贷款搜索为切口,再深入零售金融产业链,提供纵深数据、风控和服务。
他再次选择冒险与安全的中间点,开始搭建一个金融产品的在线搜索平台。
2011年,融360成立。当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处于萌芽状态,直到2013年才全面爆发。他选择了两个搭档,一个来自传统银行,一个来自互联网搜索。金融与互联网两种基因,开始在公司融合。
70后的叶大清,身上有很多时代的烙印。他在留学大潮刚刚兴起的年代出国求学,在中国金融业崛起的节点,回到了中国。他身上有一股新兴企业家的冲劲和决断,愿意一赌的魄力,也有那个时代人特有的稳重和克制。
他觉得互联网和金融是两个极端的产品,一个自由开放,虚幻不实;一个沉稳内敛,谨小慎微。这两个极端产品在组合时,必然激烈迸发。
叶大清觉得,自己也是走了两个极端的人,矛盾也在他的体内碰撞。在国外,叶大清过着“高大上”的生活,但创业后,他变得屌丝起来。他曾是奢华的喜达屋酒店白金会员,如今却成了汉庭的白金会员。他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只有一个工位。他天天穿着牛仔裤与员工坐在一起,员工可以对他直呼其名,但他也会穿上笔挺的西装,出席各种论坛。
他在30岁而立之年,听说Aol总裁Ted给自己制定了“100个人生应该完成的目标”。Ted的果敢、冒险,对叶大清影响极大。叶大清参照Ted,也给自己定了“100个目标”。这些目标大部分都是冒险的,有赌的成分。比如,他希望自己每年都去一个新的国家,或去做一些极限运动。而如今,这“100个目标”中,已有70多条打上了勾。
他也是一个德州扑克的爱好者。在创业的头两年,他不拿工资,全靠德州扑克养家糊口。他也时刻保持着“all in”的激情。在他的工作记录本上,每天都计算,如果自己活到80岁,还剩下多少天?
这个倒计时牌,每天都在提醒他:人太渺小,尽力活好。
与恶魔搏斗
“创业过程,一直与恶魔、与诱惑在搏斗。”这句话,叶大清说了4遍。
有所不为,就是抵制诱惑,他几乎每天都在和自己说,不要做很low的事,不要做风险很高的事,在战略上不能做任何致命的决定。
对于叶大清来说,他面临太多诱惑。他游弋在金钱中,离金钱如此之近,几乎唾手可得。中国有三万个金融机构,几十万种金融产品——各种P2P产品、五花八门的金融模式,这些全是诱惑。就连比叶大清后起的同仁们,也一个个冲在他前头,月交易量动辄上亿,不断刷新纪录。
诱惑,除了来自外面,更多来自团队内部。在项目会上,新来的产品经理不止一次问:“我们为什么不做P2P?我们为什么帮别人卖产品,自己不卖?”
叶大清也知道,一旦把P2P打通,他们也许马上就可以盈利。这种诱惑时时在研磨他,考验他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