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关闭一家公司?

网络推广 2021-07-09 20:32www.dzhlxh.cn网络推广竞价

图片来自pixabay

文/周路平 编辑/杨洁

创业,既有激情又残酷无比。创业公司倒闭,也是个常见的事儿,在“资本寒冬”中更是屡见不鲜。当初有多风光,公司的倒下就有多刺眼。而当公司关门的命运不可避免时,不同的人面对它,选择也各不相同,衍生出了一个个值得思考的故事。

在我们接触到的公司里,每个关门的故事,都是一副人生百态图。有创始人去了趟西藏,回来就地宣布解散的;也有宁可借钱发薪水,钱不够打欠条给员工补偿的;也有创始人干脆人间蒸发的,丢下用户和员工欲哭无泪。

在我们的邀请下,三个创始人对i黑马讲述了自己的关门故事。其中有狗血,有纠结,也有创始人在公司走到最后,仍然想尽办法去维护用户和员工利益的努力。

在转身时,想保持一个相对优雅的背影,就是这么难。

故事一:打欠条发工资,背下30万债务

又撑了一个月,姜山(化名)意识到,公司再也顶不住了。

账上的资金已所剩无几,上个月的工资还是借钱发的。他找来四五个核心成员,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明天去见最后一家投资机构。如果他们投,就继续干;如果不投,后天就散伙。

这是一位没有经验的创始人的第一次创业。他愿景宏大:把农村里的熟悉场景移植到城市,用基于位置的共享经济解决地缘的冷漠关系。然而落地太难,离钱太远。

他无疑有自己的错误:进入了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机——他决定创业时正好处在资本最为疯狂的关口,等他把产品做出来,寒冬却来了。

公司到底没有撑过这个初春。那天早上,他向全体员工宣布团队解散。大家的沉默里,他一个人说了一个小时。姜山能看出,一位90后的小姑娘,轰的一下,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整懵圈了,直到讲完,她才意识到,明天不用再来上班了。年龄稍微大点的员工,开始默默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气氛勉强还好,算不上尴尬,中午大家还一起聚了个餐。

因为姜山说:“虽然没有成功,但我没有亏待大家,我要尽我所能地补贴大家。”

姜山先是借钱给所有员工发了一个月工资,之后考虑到宣布关闭的消息太突然了,又让大家上了半个月班,想给些补偿。但他实在拿不出钱了,只好给所有员工都打了张欠条,写上欠每个人3600元,6月1日前还清。两个实习生他也没有落下。

姜山的公司存在了11个月,解散时,整个团队只有13个人,但他也因此背上了30多万元的债务。姜山的投资人是第二个知道公司关门的人,第一个知道的是他的妻子。但他说得轻描淡写,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他不敢把欠了30多万一事告诉她,“不能把这个压力转嫁给她”。

姜山很感激自己的投资人。他们并没有给他压力,此前也努力帮忙推荐了多家投资机构,但都未能达成投资协议,只好无奈接受项目关闭、团队解散的结果。

姜山对此的处理是,他告诉投资人,如果再创业,会保留一部分股份给他们。“是他们给你的钱,你要对他们负责。”

故事二:资金断裂,以转型名义裁员

几乎和姜山同一时间,王俊(化名)的项目也寿终正寝。

他们三个人一起做了一个私人助理项目,这个项目的关闭原因司空见惯:技术不行,依赖运营,一直未能找到变现渠道,最终被投资人放弃。

项目似乎已经走到生死关头时,三个创始人把当前的局面摆上了桌面,内部深谈了一次:一方面,投资人越来越谨慎;另一方面,项目烧钱,几无挣钱能力,前方已无路可走。三人列出了几条备选方案后,最终决定调整方向,做B端市场。

他们分头去找员工,一个个人单独聊,谁也没有落下。王俊告诉他们,“再继续这么做下去,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公司原有项目要停止,转型做在线教育。而转型的结果是大部分人的工作需要调整。从运营转向市场,一切向钱看齐。

王俊决定停止创业项目之后,他在种子用户的狼蚁网络推广群里做了通告,解释原因、致歉。他没有通过狼蚁网络推广公众号推送,选择悄无声息地离开,避免引起过大的波动。

这种调整事实上已经宣告了原有项目的失败。最终的结果是,30多个人的团队只有10个人留了下来,其它的人选择离职。但一切处理得还算顺利,当时有个别员工提出补偿,都满足了要求。

故事三:投资人翻脸,熬粥活下来的4个月

27岁的张睿却经历了一场狗血般的纠纷。他想“优雅”转身的努力在和投资人的僵持中成了泡影。

张睿是上海人,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北京的土豪,对方愿意出钱投资他的创业项目,但前提是必须北上。刚结婚不久的张睿便带着两个弟兄跑来北京,做了一家类似于饿了么的订餐网站。

前期相安无事,投资人给他投了200万元天使投资,但并没有直接到他账上。张睿一门心思做业务,资金一直由投资人掌管。

原本这是一出有志青年遇贵人的桥段,然而项目发展到后期并不顺利,投资人开始转变想法,想把技术团队和合作厨房砍掉,倾向于单纯开一家线下餐厅。

这与初衷违背,张睿坚决反对,想带着团队早点离场。当他直接跟投资人摊牌时,前期的做法埋下祸根,投资人当场翻脸走人,随后把公司的账户冻结了,里面包括张睿个人投资的20万元。

这一招相当致命。财源断绝后,前期公司与餐厅共建的厨房无法运转,买菜的资金和厨师的工资都没法发出。张睿被餐厅老板告上了法院,赔了一万元。

张睿和投资人之间一直僵持着,他吃饭的钱是妻子从上海汇款过来,一个月两三千,其他人各自凑了点钱,自己买菜熬粥做饭吃。

经历了前期的折腾和关系崩裂,投资人一直未出面。势单力薄的张睿最终只好服软,想赶紧和那个投资人见上一面,把员工的工资结算了,好聚好散。

持续4个月后,投资人终于现身。公司被清盘,除了补发员工的工资外,剩下的资金归入投资人囊中。张睿前期投入的20万一分不剩。

这事对张睿打击很深,他揣着400元只身跑到宁夏的一个山村。那里大多是老人,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学,里面十几个孩子。他关闭手机,在那待了一周,读《乔布斯传》,闭关反省。

想“优雅”关门,需要避免哪些坑?

当关闭在所难免,好聚好散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结果。然而,现实中却不乏老板携款跑路、员工与老板反目、创始人与投资人争权宫斗的戏码上演。

最出名的莫过于浙江温州的江南皮革厂倒闭,老板黄鹤跑路,员工讨薪,闹得满城风雨,此事甚至被创造出一曲传唱甚广的神曲。

类似案例近年发生了很多。2015年10月,E洗车濒临破产,其后台无法提现的截图被商户曝光。而近年来频频跑路的P2P平台们,更是留下了大批损失惨重的用户。

那么,作为创业者如何在创业最后一步避免背负骂名?在之前的故事中,几个创始人的做法也给了我们提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zhlxh.cn 金源码 版权所有 Power by

网站模板下载|网络推广|微博营销|seo优化|视频营销|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网站建设|织梦模板|小程序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