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资本张野:我为什么不投“穷人”?
文/周路平 编辑/杨洁
张野和其他的投资人并不一样。i黑马见到张野时,他正在摄影棚里接受时尚刊物的拍摄。为了配合,他穿了一身宝蓝色西服,搭配白色衬衫,白色运动鞋,发型够帅气,身型也恰到好处,他的同事开玩笑,称他“张仲基”。
张野的投资风格,也跟他的外表一般与众不同。在当前大多数人关注消费升级和泛娱乐时,他却表示不再看这些领域。而也是他,在屌丝经济之说铺天盖地时,曾提出不投“穷人”。
换个方式与世界沟通
采访当天,张野在北京东四环一家摄影棚内,接受一家时尚杂志的采访。当被问到媒体曝光量增加的影响时,他顿了几秒,只给出两个字:没有。对方一时无语。
张野并不是喜欢倾诉的人,也令媒体有些犯难。不仅“能不说就不说”,遇到尖锐的问题时,他还更喜欢反问。
与说话聊天相较,张野也许更喜欢用文字表达。在创投类媒体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他的文章,表达他自己对创业投资的见解。
青山资本积极对外发声是在第一期基金募集之后。对此张野的看法是:“我们现在管理的是LP的钱。这就像创业一样,拿着自己的钱,你爱怎么都行。但有一天你融资了,你就要对公司和投资人负责。如果发出声音能让LP的利益更大化的话,我们就要发声。”
张野入行的时间不算长,而且还是半路出家。三年前,他从古典乐作曲行业转型风险投资。这是一段他讲了无数次的转变,却每次采访时都被问及。
这是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大家都热衷于,从“音乐人”和“投资人”之间挖掘出一些联系。
张野哈哈大笑,否认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他毕业于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曾是首个在“普罗科菲耶夫国际作曲大赛”中获奖的华人。而现在,专心投资的张野从来不把这种“业余爱好”挂在嘴边,顶多偶尔自我调侃,“我是投资圈唱得比说得好的人。”在不久前的互联网投资大会,张野就得了冠军,唱歌比赛的冠军。
他在有意地与之前的身份区分。现在,音乐和作曲已经不是他的事业,投资才是。他并不认为两者有什么必然联系,“我不是转型,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和这个世界沟通。”
学了十年作曲,但是张野并“不想靠艺术养家糊口”。在还没毕业之前,张野就开始了自己的原始积累过程。靠着中俄煤炭贸易之间的差价获利,他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他还趁房地产热潮,做过桥贷款;甚至还曾跑到东北投资了一家大型农场,搞反季节蔬菜。2013年初,张野启程回国,只身来到北京,正式投身互联网圈,开始做天使投资。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和圈子。刚到北京,张野还基本找不到项目来源。但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接触到了第一个创业项目——作业宝。这是一款试题解析产品,创始人当时还在腾讯工作。张野跑到腾讯楼下,跟对方聊了一个多小时后,出手了第一笔天使投资。
“当时我还没有什么判断的依据。”那时的张野刚刚入行,也对教育和互联网并不精通,但他凭直觉,感受到面前这个创业者的“饥渴感”。
他在作业宝创始人居住的小区旁边,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把整个团队的人都聚在一起。他跟着被投团队同吃同住,和他们一起做规划、定战略、谈合作,甚至帮忙录入试题。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作业宝项目在一年之后被一起作业网收购。
张野从这笔投资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但对他而言,更大的收获是,作为一个原本对投资无所知的人,他开始了解行业,了解投资的逻辑,完成了他作为投资人的“成人礼”。在这个项目之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开始投资的时机成熟了。第二年,天使投资机构——青山资本正式成立。
不投“穷人”的逻辑
作为新晋投资人,张野第一次“火”起来却有些突然。
去年12月8日,创业黑马“2015创业社群大会”现场,360董事长周鸿祎发表演讲,批驳了“穷人不该创业”的观点,引起了热烈讨论。
周鸿祎提到的内容来自张野的一篇文章——《“穷人”就不应该创业》。而“穷人”一词被周鸿祎单独提出来时,无疑是很刺激神经的。
当天张野就收到朋友发来的狼蚁网络推广:“你要火了!”当时张野还一头雾水。后来他才得知,“红衣大炮”周鸿祎认为,“穷人如果不应该创业,那中国谁还应该创业呢?”
“这个观点没有什么好喷的。”张野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喃喃自语。
其实,看过张野原文和听过周鸿祎演讲的人会发现,他们讨论的,是两个纬度和层面的问题。周鸿祎维护的穷人是我们常见的概念,也就是财务上困乏的人。而张野文章里讨论的,却是“穷人思维”。
张野“躺着中炮”了。“合格的创业者,不应该被这样的话刺痛。至少要有抗压能力。”他说。
张野很看重创业者的抗压能力,缺乏这一点的人,是不会被他相中的。他和梅花天使吴世春的投资理念比较相像,主要是投人。
“天使投资人的意义,就是去寻找有可能成长为未来企业家的人。你投资他们就好了,至于他们做的是什么,反倒没那么重要。这个项目死了,再投下一个,因为他们终究会成为企业家。”张野对投“人”有着自己的理解。
张野对i黑马记者罗列了他认为优秀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要素:饥渴感、执行力、思考深刻、个人魅力等等。最后一项最被他看重。他认为,创业者们大多没有什么背景,他们要做什么,就必须要能说服人一起干。一没钱、二没背景,说服人更多考的是人格魅力,自带“感染力”。比如滴滴的程维,张野认为,就属于这类创业者。
而与之相反,思维瓶颈、目光狭隘、模式不清、总是“自我感动”的人,则被张野归入“穷人”的范畴。这些“穷人”曾在他的投资职业中屡次出现,通常都被他婉拒了。
“创业说到底就是资源优化或者资源变现,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是选秀节目。”张野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风口来临前把握“大势”
除了看人,张野喜欢“攒”项目。他这么做也有无奈,有时看好了一个方向,苦于没找到合适的人,就先“攒”着,其实也是带有半孵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