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辞职创建公益“小笼包”
害羞、内向,这是肖亮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的执行长,肖亮在半年前第一次上电视台录制《谁来一起午餐》这档创业真人秀,电视台寄来的光盘却始终没有去看,因为肖亮觉得看自己在电视上的样子,蛮怪的。 害羞、内向,这是肖亮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的执行长,肖亮在半年...
害羞、内向,这是肖亮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的执行长,肖亮在半年前第一次上电视台录制《谁来一起午餐》这档创业真人秀,电视台寄来的光盘却始终没有去看,因为肖亮觉得看自己在电视上的样子,蛮怪的。
害羞、内向,这是肖亮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的执行长,肖亮在半年前第一次上电视台录制《谁来一起午餐》这档创业真人秀,电视台寄来的光盘却始终没有去看,由于肖亮觉得看自己在电视上的样子,蛮怪的。
但是他最后赢得了这顿“免费午餐”,还由于这档节目,接受了一位企业老总的10万元资助。事后,他还去网上查了当天午餐的餐厅,发现消费高得令人咋舌,现在的肖亮确实消费不起,刚起步的“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还挣扎在收支平衡线上,而今年的房租要涨,还要招收新的员工,压力不小。“小笼包”并不卖小笼包,而是一家公益企业。
在2009年以前,肖亮还是一名广告业的白领,收入不错。为什么忽然要放弃,去创办一所公益企业呢?他的回答是:“一切都在冥冥之中。”
2007年,对手语很感爱好的肖亮在手语培训班上熟悉了一位聋人学校的老师,这位老师向他推荐了一位学设计的聋人学生,希望到他所在的公司实习。热心的肖亮答应下来,带着这个名叫小妙的女生熟悉工作环境、教她用设计软件制作宣传手册。小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工作起来很认真,哪怕碰到不开心,也没见她皱过眉头。这是肖亮第一次接触聋人学生,他心里暗暗有点震动和佩服,原来聋人是这么有活力、这么积极向上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肖亮以个人名义策划了一个捐助活动,让普通人在T恤衫和鞋子上画画,再进行义卖。固然这场义卖只筹得千元,但是让他结识了一位公益人。这是一家专做临终关怀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和肖亮相谈甚欢。半年之后,在MSN上,这个负责人问他是否愿意加入,肖亮简单地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之所以觉得冥冥之中有安排,是由于肖亮在广告公司最后一次做的文案就是有关临终关怀的。
这是肖亮生活中一个巨大的变化,他承认,这个决定背后也有一些熟悉上的误区:比如以为在公益机构工作会比较轻松,收入大概也还不错。后来正式进入公益圈,肖亮才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想象不太一样,但他还是留下来了。肖亮所在的公益机构后来承办了一项设计任务,他就和聋校老师商量,请几个学生一起来完成。这让他更深入地了解到聋人学生的就业状况,这些学生有一技之长,却由于和健全人的沟通困难而无法就业。假如他们接受过职场培训,并且由志愿者陪伴一段时间来熟悉工作环境,是完全可以胜任的。由此,肖亮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又一次冥冥之中的机会,他非常顺利地找到了一家创意园区,而园区就是专为残障人士就业培训而开设的,主办方也正在寻找合适的社会企业。肖亮的“小笼包”成了第一家入驻企业。“笼”和“聋”在中文中是谐音字,肖亮用它来形容不爱说话内向忸怩的人,说他面子很薄,就像小笼包一样,皮很薄,但是一口咬下却汁水四溢、唇齿留香,好似聋人的内心,布满热情,对生活布满向往。
“小笼包”目前主营两项业务:设计事务所和puki1+1。前者自我造血的功能,是盈利的主要来源,75%的聋人团队,提供品牌治理传播、平面设计制作、企业形象设计、展览展示活动、活动策划执行、网页及多媒体等服务。
后者则是纯公益性质,通过一位在校健听学生与一位在校听障学生结成对子,对健听学生进行短期手语培训,使其能够辅助听障学生顺利进入由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环境,帮助听障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最大程度弥补听障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聋健沟通问题。
“做这件事很难,我们只能与学校和企业合作,争取他们的资源。预算紧张,这是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由于学校不出用度,企业只出岗位。”肖亮从原来公司请来一位合伙人共同经营设计事务所,合伙人的薪水只有1000元。
但是1+1项目还是慢慢起步了,去年7月开始,到今年3月,上海聋人青年技术学校、徐汇业余大学聋人特教部推荐来19个学生,他们经过实训,已经有10人正式就业,从事建筑、动画设计工作。而“小笼包”今年的计划是“10+10”,也就是培训10名聋生,实现全部就业。今年3月,“小笼包”在团上海市委的牵线下,和8家IT企业建立了合作。这8家企业将为聋人学生提供从事编辑排版、创意设计、数据分析等实习岗位。
对于聋人就业,肖亮有清楚的熟悉,“小笼包”不是要把所有的聋人都送到就业岗位上,这不是一家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由于聋人个性不同,有的阳光开朗,有的自卑封闭,“小笼包”的任务在于培训聋人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气力找到工作。
“由于残障人士的独特群体性,他们始终希望跟同样的群体交流,这样比较有安全感。”肖亮熟悉的不少聋人都表示更愿意到福利工厂之类的纯聋人企业去工作,由于聋人之间交流起来更方便。但是今后福利工厂会越来越少,残障人士如何在健全人占大多数的社会上独立生存下去,如何学会去和健全人交流,这是肖亮想要去做的事。
曾有一家西安企业从事类似的工作,负责人打电话给肖亮,说自己快撑不下去了。由于企业无法完全理解聋人,聋人无法理解社工,社工的热情也被耗尽。肖亮除了先容自己的经验,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帮助聋人的企业很少很少,但我并不希望公司发展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也不想做一个很大的公益组织。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中小型企业。摸索出一套好的流程,靠流程实现这个项目,而不是个人素质和魅力。”肖亮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有一天变得很轻松、很快乐,每年只做一点,但是做得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