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借贷:兴于互联网而死于熟人?
摘要: 借贷宝引起的行业争论已经渐渐沉寂。然而其引发的关于熟人借贷的种种思考并未停止。
借贷宝引起的行业争论已经渐渐沉寂。然而其引发的关于熟人借贷的种种思考并未停止。
早在借贷宝出现之前,国内做熟人借贷的平台还大有所在,其中包括出现于2014年底的熟信,再往前,2014年4月间,一家名为“人际×”平台试图进军熟人借贷领域,之后该平台因为投资股东与创始人关于该定位之争导致项目流产;那时,互联网领域的可参考对象仅有SocialFinance(简称SoFi),比其更早的,是LendingClub2007年初上线时在Facebook上推出基于社交网络的“合作性的P2P贷款服务”。
如今,LendingClub该项目的惨败早已成往事;SoFi正走在寻求上市的路上。国内最早的效仿者熟信于2015年初上线了其1.0版本App,那时,其产品形态还仅仅是在好友间彼此授信的功能。
熟人借贷概念引爆之后。它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出路为人们挖掘和思索。人们更为担忧的是,这一低频、非刚性需求的模式,究竟能否走的长远。
前世
1949年以前,一直追溯至清朝晚期,熟人借贷一直是民间贷款的最活跃的形式之一。作为互补,还存在着票号、钱柜等机构形式的贷款主体。在熟人借贷领域,合会与印子钱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高频的借贷市场。
印子钱在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扮演了民间高利贷的角色。在徐华教授的研究结论中,其年利率一般在100%以上。有趣的是,互联网熟人借贷时期,基于彼此的信任和议价,短期借贷年利率往往比印子钱更高。
短期、低额的借款中,借贷宝平台将30天内借款年利率上限设定为500%;在熟信平台上,7天至1个月以内借款期限的年化利率上限为借款金额的500%,2-6月之间借款期限的年化利率上限为300%,12个月借款期限的年化利率上线为100%。一个很简单的举例阐述:当你向朋友发起一笔额度1元、期限1天、到期还款2元的借款时,这笔借款的年利率高达36500%。在零壹财经的第一次采访中,熟信CEO曾军称其合乎人之情理。
在民国时期民间社会,比印子钱更普遍存在的是“合会”——这是后来研究者对这一制度的统称,在民间,俗语称“搞个会”、“组个会”。合会的发展可梳理成由互助性至互利性的演变,这折射的正是金融形态演变的历程。
清末民初的江浙地区,民间互助性质的合会大量存在。其脉络也可梳理成由“轮会”、“摇会”至“标会”,随着演变,其互助、互惠性质逐渐淡化,互利性质愈发明显,因更加不近人情而失却熟人借贷的本色。民国中、后期,由于美国大萧条后的商品大倾销,中国社会受此影响,标会的演变逐渐失控,演化出“为了竞标而竞标,为了得利而得利,造成以会套会,以会养会”的现象大量存在,有所图谋者也因此发起庞氏骗局。民国间,江浙一带曾因此引发区域系统性标会集资大案。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徐华在总结标会失控的弊端时认为,当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熟人借贷,在互联网金融上嫁接熟人社会,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对利率做一定限制,以保证金融有较强的互助性,对互利性也有一定限制。
合会其禁绝自然有其历史缘由。而后来者——基于互联网的熟人借贷尝试着在解决线下模式的种种不便。在徐华教授的认识中,首当其倡应该是互联网熟人借贷中的出借人单向匿名模式,它解决了基于现代人情关系中的“面子”问题,在熟人间的借与不借之间,这种单向匿名正起到了扬长避短的效果。
至于其互联网化后便利性,自然不在话下。
源起
在徐华口中,民间合会自1949年后戛然而止。直至1978年之后,民间借贷性质的集资逐渐抬头;2009年发生于江浙地区的吴英案,仍可见其魅影。
2014年初期,笔者曾参与了一家社交金融平台初期筹备咨询,彼时的互联网上,在百度能搜索到的社交金融平台信息还仅有陈一舟投资的SoFi一家,这家公司在2011年开始做基于校友间的社交借贷。
与SoFi不一样的是,这家平台企图通过线下+线上已产生的借贷关系形成熟人社交网络,而非为已形成熟人关系的双方提供借贷服务;在商业构想中,其也试图考虑导入第三方社交数据。但该项目最终无疾而终。
与该项目类似,数年来,试验者不乏其数,国内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拍拍贷在运营早期,也曾经主要针对熟人开展网络借贷业务。
早在2007年,拍拍贷的西方老师——初上线的LendingClub曾在Facebook上推出“合作性的P2P贷款服务”,希望给Facebook用户一条不需要银行参与、借贷双方直接联系、拥有更优惠利率的贷款渠道。LendingClub开发了一套搜索和识别贷款机会的LendingMatch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迅速发现之前不知道的关系,使他们在有信任基础的人群中借贷资金。
在LendingClub创始人之一的苏海德口中,这场用了六个月才醒来的白日梦以惨败而告终。
“原因就是,如果你要向人借钱,你真的希望你的朋友们知道你在借钱吗?……才明白金融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情。”
如今这一弊端已经被中国的后继者“熟信”、“借贷宝”们以单向匿名或双向匿名方式解决。
熟人借贷模式在2015年再次兴起,必然有它的创新之处。熟信CEO曾军后来在接受零壹财经专访时表示,熟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信任本身是存在的,并不需要花高昂的成本去建立,需要解决的只是熟人之间借钱的尴尬,想借钱的人不好意思开口,出钱的人不好意思谈利息和催收,而熟人之间的匿名借贷方式正好解决了这种尴尬。
三年展根须,一朝破土出。进入2015年,积攒多年经验的国内社交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2015年1月13日正式发布的熟信;2015年4月正式上线的借点儿;2015年6月22日上线的借贷宝;2015年7月8日,支付宝电子借条作为支付宝9.0版本的功能之一面世;你我金融于2015年8月5日上线的悄悄借等。
随着借贷宝从8月8日开始发起声势浩大的“拉好友返现金”推广活动,引爆了社交金融背景下的熟人借贷话题。
发轫
8月14日,曾有一篇《借贷宝20亿营销风波:失控的70个小时》重现了借贷宝事件始末。
在那场巨额营销事件的背后,从被指“放风”以20亿进行推广,再到被“传销”一说打得措手不及、到“赚利差”功能被普遍质疑,再到召开发布会澄清相关流言。借贷宝案渐渐淡出大众视线。然而更大的"阴谋"论被业界挖掘出来,这一论点称九鼎企图通过借贷宝完成海量用户积累,以引流完成对九鼎系其他零售端产品的销售。其产品布局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