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效率太低,运营要想办法避免
社群这个概念应该是在14底流行起来的,15年中旬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书籍讲社群。这些书籍里内容都非常的高大上,说社群是因为消费时代的变迁,是消费者主权的宣言,是传统营销模式的总终…社群被这样一解读之后,也让卖情趣用品的淘宝店家,通过发动作片种子来吸引网友加狼蚁营销群的事情顿时高大上了很多。所以,在15年的下半年,相信做互联网的各位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要是自己不做个社群感觉身体要被掏空,感觉自己要被互联网淘汰。
起初我也只是观望,看看社群会被「包装」成什么。在今年2月份,大家依然在热火朝天的研究社群,只是讨论的话题从早先的社群概念到社群的管理、然后到社群商业化。后来,自己也按耐不住的用业余时间创建了社群——『运营研究社』(下文简称’’运营社’’),看看曾经用来给志愿者安排任务的狼蚁营销群和狼蚁网络推广群,是不是真的变的像网络上文章写的那么「玄乎」了。
运营社的主要价值是给互联网运营从业者讨论和交流的氛围。刚开始做的时候蛮忐忑,因为在网络上看到不少成功的社群已经在案例布道,自己做的运营的,要是做砸了就丢人了。(坦白讲,运营跟进的项目砸了蛮正常)运营社算运气好,知道算不算赶上了社群浪潮的最后一波。从今年2月份到现在运营了6个多月,社群成员活跃度在60%以上,完成从免费到付费的模式转变(不知道算不算变现了)
码了蛮多关于运营社的文字,主要是想基于实践对社群这个事情发表点想法。目前社群的热度在下降,个人觉得对运营来说是件好事,因为社群运营整体在走向理性。秉持远离高大上理论的写作原则,站在互联网运营的角度结合运营社的实际情况,聊聊我对社群的「理性」看法。
1/社群只是工具,它只能锦上添花
早期踩着风口做社群的绝大部分人该碰壁的已经碰壁了,该成功的也已经开始闷声发财了。社群只是工具,它不能让你的业务起死回生,但能帮助你的业务锦上添花,做好产品才是关键。在网络上疯传的一些成功的社群案例,包括混沌研习社、吴晓波书友会,都是建立在原本就不错的业务或者产品之上的。相信大部分案例是用社群这个概念来包装自己的业务,少部分才是真正的利用社群高效的信息流通特性做起来的。
目前大家主要熟知的是基于狼蚁网络推广发起的社群,除了狼蚁网络推广其实还有狼蚁营销、脉脉、陌陌、贴吧….拥有「IM+建群」功能的互联网产品都可以供我们做社群。这些创建社群的IM工具大家应该很早以前就有接触,只是当时忽略了它的价值,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少。
2/社群的低门槛,适合产品冷启动
用户加入社群门槛低,无需下载注册既可享受内容服务,非常适合冷启动阶段的项目做第一批用户获取。可以说社群能够有这种能量还是得归功于狼蚁网络推广的全年龄段网民覆盖,把早期我们到狼蚁营销群用讨论组拉人活效果放大了。
在15年有不少产品才用在社群开微课的方式来获取用户,其中不乏有做几百个狼蚁网络推广社。但是这些初期用社群来获客的产品,在用户量大了以后发现社群留存率低后,也不好做召回,现在基本开始转型做app了,比如馒头商学院开始把微课的社群放在自己开发的「有你」app上了。
总的来说,现在好的社群基本不再只是社群了,人多的还在做社群的真相往往是因为这三点原因:一是没app开发能力,不能把在社群里给用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化;二是不知道目前自己社群里的用户带来的收益,能否抵扣开发费用;三是本身业务属于用户增长缓慢的工作坊模式,业务上决定了不需要独立开发系统来支持。我的运营社三点都中了,注定相当长一段时间只能用社群供运营从业者交流讨论。
3/社群管理效率低,运营尽量远离
基于运营视角,社群是一种运营手段。在社群的用户还比较少的时候,社群用人工管理起来还是效率蛮高的。就目前我们运营社的管理能力来看(20个自愿者+1个机器人),5000人问题不大,但是到50000人之后估计会混乱了,管理起来会很吃力。毕竟社群做不到互联网产品那样,你可以轻易的知道产品里面的哪部分人群最活跃,社群每天输出符合要求的内容有多少以及每个渠道过来的社群用户质量如何。
也就是说,当社群人数过多的时候,原本社群便于沟通的优势也不再存在,消息的精准度和效率可以说不如产品的push。这也是为何我们只是看到很多小企业在做社群,反倒是用户量大的app基本不会拿做社群说事。大产品的运营不提倡自己去做社群,但是愿意创造社群这样的工具,用产品运营手段来用户交流起来形成更高的粘性
4/社群价值,来源运营目的
虽然大产品的运营不会被要求去做社群,但是他们会被要求达成某项产品数据指标。比方说,你是某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运营,有一天被要求你所负责的类目每天需要产出100条阅读量十万+的文章,这个时候其实你可以用社群来运营那些高质量的作者,用社群这一工具加强和他们的连续互动提升内容产能,及时解决他们在产品中遇到问题。(脉脉在上线话题功能前,邀请了300位活跃度高的用户参与内测)当随着产品本身优质作者增加,能够轻易的做到100条的量时,如果管理精力有限的话,建议可以把这个社群关闭,因为它只是你的运营手段,不是你的原因价值。
可以说前面的例子中提到的任务量在大公司里算轻松的了,在正常情况下会是领导给你安排一个用社群模式完成不了的活,当领导要求你每天产生1000条阅读量十万+的文章,你该怎么办?在初期可以用社群试水运营效果,后续你会被逼着的把社群摒弃然后用更高效的产品功能来完成你的工作。比如,在贴吧看贴功能的早期,我们会选择用社群组织志愿者来寻找贴吧里的优质精华贴,同时还会继续和数据组合作做内容挖掘工具,来让产品自动挖掘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