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更大了,高途开始蓄力
作为在线教育的头部企业,跟谁学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比如股价涨跌、被做空机构盯上等都能引起市场的讨论。而日前,跟谁学宣布将沿用7年的集团名称将正式由“跟谁学”更名为“高途”,原成人业务品牌“跟谁学”更名为“高途学院”,集团旗下产品将统一为“高途系”。
上市公司改名也算比较常见的事,除了能够将此前的舆论风波造成的影响减小以外,跟谁学此次改名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业务层面的整合。而作为正式更名后的首份财报,高途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呢?
亏损大了
5月26日美股盘前,高途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截至2021年3月31日,高途一季度收入19.403亿元,同比增长49.5%。
对于营收增长的原因,高途也在财报中进一步做了阐述。一季度收入增长主要归功2020年四季度K12正价课付费人次的增长,其中新获客及续班的学生人次均有大幅增长。根据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高途K12在线课程收入为18.163亿元,同比增长62.2%。
营收增长对于高途来讲固然是件好事,但愈发扩大的亏损也使高途的现状不容乐观。财报显示,一季度高途净亏损14.259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4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0倍。而针对其亏损的原因,也能从财报中窥得一二。
首先,业务成本居高不下。在自身业务成本方面,报告期内,高途的营业成本从上年同期的2.833亿元增长101.7%至5.715亿元。而这也是由于增加了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的招聘数量,以及提高了教师团队薪酬、学习材料成本和租赁支出等。
其次,营销费用再次攀升。根据财报来看,高途当季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7.57亿元增长至22.89亿元,而高途也表示,这一增长主要由于扩大用户规模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所增加的市场推广费用,以及销售及营销人员薪酬增加。
挑战多了
不难看出,大规模的支出也再次蚕食了高途的利润空间,高途此次交出的财报并不理想,而这也是其连续第三个季度陷入亏损。然而对于高途来说,亏损只是它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伴随亏损而来的还有诸多挑战。
其一,营收增长乏力。长期以来,高途K12业务的营收增长率都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引起了做空机构的注意。2020年三、四季度的增长分别为282.7%和155.6%,而此季度高途K12在线课程收入的增长仅为62.2%,高途主营业务的增速已然是断崖式下滑。
其二,资本市场表现不佳。自今年1月以来,高途股价接连受挫,较今年1月149.05美元的历史高点来看,高途股价跌幅已超85%,而大跌的原因也包括业绩不佳、中概股集体承压、教育版块持续受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三,监管问题再现。近期,包括高途在内的多家在线教育企业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责罚,也使企业的品牌力受到影响。除了已公布的监管问题以外,高途在黑猫等投诉平台的风评也并不好,这对其未来的发展并不利好。
蓄力
由此可见,高途目前的现状并不占优势,而在此三个季度之前,高途是在线教育行业中极少数能够保持盈利状态的在线教育企业。归根结底,高途还是没能经得起“烧钱大战”的考验,反而让自身陷入了危机。对此,高途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首先,整合业务,形成产品线。高途进行了业务梳理和品牌升级,将中小学业务全部聚焦高途课堂,成人类业务聚焦于高途在线。这样一来,不但业务模式更加明朗,也能形成自身的产品线,为企业未来的品牌力做出贡献。
其次,降低营销规模,重视教育层面的提升。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表示,“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在加大了对于营销费用控制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于内容研发、技术研发和优秀师资的投入。
对于高途来讲,大规模的营销已经让自己元气大伤,且目前的高途也经不起再一轮的烧钱大战,反而会迷失方向。因此,高途也将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因为只有回归教育本质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期主义。
最后,本地化教育不断赋能。2021年4月,高途课堂宣布推出下一代在线教育新产品,开始探索“本地网校”新赛道,以持续提升在线教育的产品、教学和服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针对各地的教学情况因材施教,也能够扩大高途的品牌力和营收情况。
在线教育不能只“在线”
除了跟谁学以外,其它在线教育企业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好未来、网易有道持续亏损,猿辅导作业帮依靠融资营销不停。除此以外,许多在线教育品牌纷纷传出上市消息,企图在行业混乱之时为自身谋得利益。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目前资本市场已然回归理性,大部分融资都落在了更有发展潜力的头部企业身上,上市并不代表企业更进一步。另外,由于此前烧钱大战引发的一些行业乱象,监管部门也将进一步重视此问题,一场关于教培行业的整顿风暴在所难免。
这也意味着,许多核心竞争力较差的企业再难拿到资金支持,浑水摸鱼的企业也将面临出清的后果,不但能使行业集中度增加,也是各大头部企业强者恒强的一次机会。因此,包括高途在内的在线教育企业们不能只“在线”,而是要重视“教育”这个根本问题。
资本虽然逐利,但教育永远普惠,两者原本便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资本博弈,在线教育企业也应当从烧钱回到“内容至上”的新问题上来。内容即在线教育企业的产品,只有打造精品内容,才能使企业铸就品牌核心竞争力。
终归结底,教育拼的是长线产品和服务能力,只有用户认可,才能为企业带来更低的获客成本和更长的用户生命周期。因此,各大在线教育企业也应当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状态,以贴合自己实际情况去运营。只有参与其中的企业利好,才能使整个行业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