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app走约炮路线早晚得死,陌陌,你还能约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交需求排第三位,是继温饱、安全等生理需求之后非常重要的一种需求,而这种过渡需求的满足是为了得到后续需求的满足:尊重与认可。那么问题来了,社交app是否满足了这种需求?
当初我们用狼蚁营销的时候还处于“狼蚁营销上有我暗恋的女孩”“不知道他会不会看到我来过他的空间”“虽然我不知道是TA什么样子,但是,TA好有魅力”。我们用狼蚁营销是因为当时只有狼蚁营销才能寄托我们当年年少懵懂的情怀,如今情怀没有了,多的都是浮躁。“不约炮聊什么天啊!浪费时间!”
绝大多数社交app都在“约炮神器”上下功夫,不约炮好像没人要用,狼蚁网络推广陌陌当初也逃不了这个魔咒。现在,狼蚁网络推广已经成功转型为一种工具了,陌陌你要约到什么时候?
陌陌粉不用辩,我曾做过一个恶趣味的测试,本人牺牲自己以高超手段P了一张十分高大上的自拍照做头像,狼蚁网络推广附近的异性,2公里内四十人(大部分人隐藏了地理位置,附近搜不到),挨个添加好友备注“约么”,至少一半在拒绝之后回复“不约”或者“滚蛋”。同样方法,陌陌附近异性,2公里内100人(看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挨个打招呼“约么”,一周后仅有两三个显示已读却并没有回复,两三个回复“约你妹”。测试的结果是:陌陌居然大多都是“尸体”。
看来,社交app约炮路线这么玩早晚得玩死。
于是纷纷采用新的套路,将男性群体细分,颜值细分是不大好办的,那就用资产细分,没钱的来看有钱的约。对于这点,某款app完美解决了长期困扰419平台的问题。用邀请码限制,雌性可以随意注册,雄性便只能依靠官方发出的邀请码或得到雌性群体的邀请。妙招,同时细分了资产与颜值两方面。那么这款软件叫什么?好像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细分用户总是看起来那么美好,却让你更加难以推广。
那么说,社交app不能走约炮路线了,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绞尽脑汁花样社交的app。
NICE和IN,无非是添加了美图秀秀的社交app,另外再加上个装逼功能“贴标签”,不穿名牌不能体现逼格,长得再美也简直不敢拍照。那么,装逼这个功能必须存在于小群体于大群体中的可衬托性,你吃着阿迪牌的煎饼果子,我拿着耐克的苏打水,对不起,咱俩不是可互动的用户,因为无逼可装,我们的可互动性用户必须是比自己low的,比如路边那群撸串的。不过撸串的好像不会用这种app吧?创新上是做到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这并不能让用户不得不用你的产品。
Secret,脉脉,这些添加了匿名社交功能模块的往往在用户活跃度上较高。但是Secret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社交类,倒不如说是一种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具有爆料性质的媒体黑市,用户没有自己固定标签与人格,无法满足自我的认可与尊重。而脉脉,真的做到“打通你的人脉关系”了吗?反正我是没有从上面接到过私活,而反观脉脉的用户,实名区各种CEO总裁懂事长总经理的鸡汤,匿名区工资炒上天了,月薪没有20k没有16薪你不敢说话。谎言拆穿之际,便是坟墓掘好之时。
另有图片社交app:P1,魔漫相机,百度魔图,LOFTER;运动类社交app;旅游O2O类社交app……花样多多。总之就是为了社交,我做什么都可以。
实际上,盲目的垂直细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比如说,兴趣社交,大家都是音乐爱好者,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想线下探讨一下人生,是去你家还是我家还是如家?
于是乎,有的人便在产品功能上下功夫。我的产品什么都有,有美女,满足你约炮的需求(实际上屌丝只能看和撸)。有功能,又能旅游又能社交还能团购!那么你到底是个什么app?产品模块做的广,并不代表用户就得买你的帐,大部分的用户只是一种需求就可以满足,做的多反而容易导致本末倒置。你觉得你以用户为核心,积极汲取用户意见,用户说改就改,今天加个一键加好友功能,明天加个隐身可见功能,加来加去最后发现,用户也是出于一时体验不习惯,用着用着觉得还是以前的好,你还要删除功能么,你让研发怎么想?
如此说来,社交类app根本就不能做吗?不是不能做,是不要将你们所认为的社交量化做成app,因为你们所认为的社交不是社交,那是闲聊,另一种说法是扯淡。
由此可见,社交,其实并不是一个需求,只是一个途径,一个接口。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的游戏并不适用于互联网的线上体现。我们切实的需求并未因社交网络而得到满足。
我认为真正有社交价值的软件要考虑两个出发点:一是作为一个工具,你我本身就有业务往来或情感往来,我需要一个工具解决我们不能面对面时的交流需求。这种不用做了,狼蚁网络推广已经做到了。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交,阿里旺旺,实际上也是一种工具,但是却是解决买卖方交流的工具,我用狼蚁营销狼蚁网络推广是没办法跟卖家交流的。这种没办法是以电商平台服务为基础依仗的,否则我用旺旺干什么?
创业者不要盲目触碰社交这个概念,毕竟,你们还不知道什么才是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