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成为大公司的捷径之路
共享经济正变为迅速长成大公司的捷径,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Uber和Airbnb分别成为全球估值第一和第三的创业公司。
Uber成立于2010年,目前已进入全球58个国家的311个城市,2014全球交易额30亿美金,是没有汽车的全球最大出租车公司;Airbnb成立于2008年,目前用户遍布190个国家近34000个城市,2014年全球交易额40亿美金,是没有房产的全球最大住宿服务提供商。可怕的是,他们还在高速增长中,2014年Uber月环比增长达到18%,Airbnb客户数也成长了一倍。这两间公司都是秉承“共享精神”的公司。
在中国,创新工场李开复和红杉沈南鹏是看好共享经济的投资人,他们分别投资了基于私车共享的“天天用车”和基于私宅共享的“蚂蚁短租”等,主要集中在和Uber、Airbnb相似的汽车和房产领域,那么,共享经济有哪些运行特征呢?机会何在?
1、为什么共享经济能催生大公司
要迅速成为一间全球大公司,至少有四个必要的条件:1)一个可预期的全球化的市场,并且没有明显的文化和地域障碍。2)有广泛的、符合人性共同特征的需求。3)有可供唤醒和整合的供应,且不需要做大量投资和建设。4)轻公司,有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完美的诠释了这四个特点,Airbnb们的扩张速度明显的高于他们的商界前辈比如沃尔玛、麦当劳和喜达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LBS+SNS把人们紧密的近距离的联系到一起,给共享经济的公司提供了超级燃料,人们得以分享更多的信息,也因社交网络以及评价信用机制使陌生人变得可以触摸和信赖。
在全球,某些基本价值观正变得一致,比如:减少资源浪费的行为帮助世界更环保;友善热情予他人帮助;节约不必要的开支用于更丰富的体验;通过发现价值和努力能改善我的收入。这使得以“共享经济”为商业模式的公司,几乎到全球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能迅速得到认同和融合,人们享受着本国邻居们提供的她们喜爱熟悉的商品或服务,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低成本和有乐趣,而“共享经济”公司悄悄的在云端为他们组织着这些令人惬意的新生活方式。
看看传统公司的成长路径,除了跨国的基础建设外,还有产品的融合、品牌观念的融合、文化的融合等等,到一个文化和行为习惯迥异的新市场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风险之旅,通常需要数年才完成融合过程。而“共享经济”公司改变的是人们的思考模式和行为轨迹,并没有带新的产品(服务)进来,融合会非常快。
“共享经济”公司能高速成长,还得益于几乎可以不做供应方的投资,这使得可以有足够的膨胀弹性而并不过多依赖投资的增加,而且当交易无限增加时,单位交易成本无限趋向于零,从而带来极高的回报。
2、“共享经济”公司领导者和竞争者规则
由于非自有的产品及服务,“共享经济”公司总时刻处于被竞争对手掏空和覆盖的危险中,表面上为顾客方和供应商都非常容易“搬家”,实质上是平台缺乏使命、核心能力和顾客品牌认知的体现。最相似的例子是嘀嘀快的补贴大战和团购补贴大战,所以,中国的创业公司倾向于做重模式避免覆盖战,比如阿姨帮自己雇用阿姨,小猪短租曾自己租赁物业等,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生存方式,但背离了“共享经济”的精神,商业模式上即限制了自己的空间、约束了自己的时间。
我们从榜样Uber和Airbnb身上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1)提供相对可以描述和度量的服务,比如Uber提供的车辆信息、服务标准和安全抵达目的地;Airbnb提供的房屋信息、服务标准、安全保障。这么做,是为了使交易符合预期,从而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和满意度。
2)使用大数据和计算能力,极大的提高匹配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3)进行完善的交易后评价收集和处理反馈。
4)理解当地的核心需求和人文特点,进行适应性功能开发和品牌定位。
5)制造惊奇。
以上是市场建立者和领导者的做法,那新创企业有没有机会瓜分市场甚至后来居上呢?
当然,商业的规则是,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新创企业依旧能玩转,例如京东、唯品会之于阿里,陌陌之于狼蚁网络推广。
核心是细分,与领导者同质化竞争是红海,按领导者游戏规则走,必被消耗死。细分则立即跳入蓝海,通常领导者有相对固化的定位形象,反而无法在细分市场建立认知优势。举个例子:即便是Uber覆盖了中高低端的出行需求,新创企业仍然有机会差异化切割市场,比如切出女性会员市场、切出尊贵客人市场等。那么如何与Airbnb差异化竞争呢?策略是,如果它没来,那我就要找机会做领导者,比如小猪短租目前定位。如果它来了,我可以选择1)吃掉它。2)跟他合作。3)寻找一个差异化市场立足,比如青年旅行市场。
领导企业类似全科医院,新创企业类似专科医院,病人出于个体关注通常会选择专科,就是这个规律。
共享经济公司,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使命和定位,反映到外在是平台参与方(顾客和供应)对平台独特的寄托和依赖,建立独特的沟通关系和心灵承诺;在产品技术上也应做持续的改进。
3、发现“共享经济”创业机会
“共享经济”有三个基本特征:1)需求和供应都原本存在,平台方需要的是高效率服务双方匹配。2)由于共享内容的边际成本极低,所以相比大规模专业供应者仍能有价格优势。3)或者共享的内容非常个性化,本不能被规模供应,此时竞争优势不建立在价格上。
现在,共享车和共享房都已经被发掘出来,并形成了伟大的公司,我们还能发现其他有价值的“共享经济”机会吗?这里提供一些思路供参考:
1)“共享”,可以区分为人和人共享;人和组织共享;组织和组织共享,沿着这三个方向思考。
2)比如人和人分享,怎么进行探查呢?那要从自己拥有的来整理,我们拥有所有的占有物,比如房产、车产、存款、电器等;同时我们拥有自己的时间、技能。可以列出一张表,把所有的物品,建纵轴按价值从低到高金额排序,然后建横轴标出每个占有物的年空置时间,每个物品座标的纵横轴阴影面积,就是它能创造的共享价值。
我们试下,比如一个空房间,价值30W,一年空置300天,那阴影就是9000个单位,显然在我们拥有的实物中这个共享价值较高,Airbnb即看到了这个市场。再比如,我每周有10小时(年520小时)可以共享出来,而我拥有的技能每小时价格为200元,这样也可以计算出预期共享价值。果壳的“在行”就在分享人们的时间和技能价值。
3)新创企业应沿着预期共享价值从高到低,并结合自己的热爱和兴趣来选择“共享经济”的入口。
4)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角色的人,所拥有的物和自己的共享能力、目标共享对象都有很大区别,所以对不同人要分别归纳,从而可能找到最有价值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