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O2O格局生变,送药不是唯一出路
2015年上半年以来,在资本的追捧下,医药O2O市场集中出现众多玩家。但在发展初期,众多医药O2O公司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他们主要的合作模式是:公司和药店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自建的配送团队把药店的药品“快速+免费”的送到用户手中,公司再从给药店提高的营收中收取一定的分成。
这一模式的问题有:①沟通成本大。由于合作的药店多为单体药店,因此没有统一的合作模式,沟通成本较高。②服务难标准化。一般配送人员有两类,一类是自建团队,另一类是药店人员。如果通过有效的培训体系使他们在用户面前呈现标准化的一面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个挑战。③盈利能力较差。主要原因,一是客单价较低,二是免配送费。据了解,在这类平台上的用户客单价在50元左右,且卖的多是品牌药,这意味着利润率普遍较低。此外,平台前期为了拓展用户,普遍不收取配送费,而一单配送的成本少则六元多则十元以上。对平台来说很难真正盈利。
亿欧网观察到,鉴于这些原因,下半年这些医药O2O公司纷纷谋求转型。本文以叮当快药、快方送药、药给力为例,看看这些医药O2O公司除了送药,还做了哪些探索。
叮当快药:和众多外卖平台合作,重在导流量
叮当快药的探索更多是运营层面的,其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流量导入方面。7月中旬,美团外卖App中新增“药品”入口,接入叮当快药;8月13日,叮当快药宣布与大众点评合作,接入大众点评的“到家版块”;8月25日,叮当快药和百度外卖展开战略合作。此外,叮当快药在全国积极扩张版图,运营七个月就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的全国20个一二线城市。线上和线下的双向导流作用明显,叮当快药COO余雷表示,目前(2015年9月)叮当快药用户已超200万。
快方送药:转型重模式,提高效率
亿欧网曾报道过快方送药获得B轮2亿元融资的消息,同时曝出的还有其模式的转变。不同于以往和药店合作的形式,快方送药直接买下多家药店,改建成仓储。据快方送药创始人熊华林介绍,建成后的每个大仓的覆盖面积大约在40平方公里,基本和100家药店的覆盖面积相当。这样的好处有很多:①配送流程标准化且可控。无须受限于药店不完全的信息化改造,且避免了药店爆单问题;②减少了大量和外部的沟通消耗;③提高配送效率。
药给力:开展一分钟诊所业务,探索“医+药”
送药这个需求发生在用户知道应该买哪种药品之后,因此单纯的送药并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药给力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于近期推出“一分钟诊所”业务,探索“医+药”模式,帮助用户迅速锁定所需药品。根据药给力创始人任斌的介绍,“一分钟诊所”的服务人员由专业药师担任,只提供最常见的50种病的买药建议。此外,药师的薪资由用户评价决定,杜绝了传统购药方式中为了赚取提成而推销药品的可能。
综上所述,目前医药O2O市场的玩家正在尝试从不同的方面打出差异化。无论是横向的流量导入、纵向的产业链延伸,还是从轻模式转型重模式,其根本都是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毕竟随着寒冬临近,市场上能走到B轮的公司已经不能只靠故事和模式,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