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只是现在,增强现实才是未来
AR全拼Augmented Reality,意为增强现实;VR全拼Virtual Reality,意为虚拟现实。简单的解释:虚拟现实(VR)就是眼镜所见的都是虚拟世界景象,增强现实(AR)就是在现实基础上提供数字信息提示。虚拟现实强调沉浸体验,影像展现以全视角表现,设备表现的影像多为超现实场景;增强现实顾名思义,所有影像和信息基于现实影像进行搭建,使用者以外界反馈和自身环境作为基调。
目前做虚拟现实的有哪些企业和公司?
在2016年的CES上,VR成为本次电子产品展的三大热门之一,国内不乏一批上市公司与创业公司在VR行业发力,包括暴风科技、乐视网、联络互动、华闻传媒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围绕VR产业链与内容进行着深度开发。据业内人士统计,国内目前共有包括锋时互动、蚁视头盔、爱客科技在内的29家企业进行VR创业,总投资已超过10亿元。
在此之前引爆VR行业的Oculus正是以20亿美元天价加入Facebook,近期官方已开放Oculus Rift预订;素以黑科技著称的索尼在此之前亦推出过头戴设备,2016年将推出基于自家游戏平台PlayStation的Project Morpheus;传统的手机大厂三星与HTC相继推出新款Gear VR和HTC vive Pre。
目前来看,国内外VR/AR企业仍旧在技术特别是成像技术和捕捉上寻找最优解决方案,而投资方的投资亦主要集中在早期投资,除了大企业采取收购或自行组建外,还没有一家成熟企业能够推出“效果飞凡、价格合适”的设备。
虚拟现实的瓶颈在哪?
首先虚拟现实需要时间培育和资本孵化,虽然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就已经提出,但受到影像技术、模拟算法、集成电子等发展限制,目前让人感受自然的VR设备仍旧脱离不了强大的运算设备。显卡制造商英伟达直接表示,想要满足Oculus Rift图形处理,目前全球只有不到1300万台PC(个人电脑)能够完成。索尼的Project Morpheus更是需要与自家游戏主机PlayStation进行联动。
以移动设备加镜头的VR解决方案也不少,然而此类设备体验差强人意。表现受限于移动智能设备,在屏幕、续航、图形处理、发热、重量等方面仍达不到普及阶段,未来提升空间很大。更加制约VR发展的是价格,从目前知道的价格来看,Oculus Rift预售价为599美元,同时使用者需要配备一台性能强劲的电脑。有观点认为VR像极了功能机时代的智能机,还不够好却已经很贵,难以实现大面积销售。
VR只是现在AR才是未来
谈到虚拟现实不得不说增强现实,名噪一时的Google Glass虽然沉寂了,但谷歌没有放弃增强现实技术,2014年10月Magic Leap获得谷歌领投的5.42亿美元B轮融资,2015年12月Magic Leap更是获得8.27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到37亿美元。而在一年前的windows10发布会上,企业协同工具HoloLens让人眼前一亮,这个配备了全息处理单元、传感器、无供电线的设备着实突破了科幻的限制。
虽然相比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门槛更高,价格更贵,但有如下理由更值得被关注和看好:
①从设备便利性上说,VR设备如同大哥大,AR就像智能手机,用户更愿意选择轻便设备,各巨头也更愿意在其中投入更多。轻量化智能设备才是大趋势,笨重的VR设备最有可能与AR设备实现融合;
②从消费模式看,增强现实更面向B端用户,虚拟现实更面向C端用户。增强现实更能解决技术问题,而消费者对VR体验更来自于早期3D出世的惊艳。从早期需求比而言,B端用户的需求远高于C端用户,投资人选择AR更容易得到投资回报;
③从可能出现的爆发节点来看,高盛不久前的报告表示10年后有望成为VR爆发点,而AR与VR同步发展程度相当,甚至伴随企业继续投入,AR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技术爆炸”中脱颖而出;
投资角度而言,技术投资远比商业投资更需要时间培育,技术型早期项目如果没有稳定资金保障,很容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倒闭现象,特别是许多底层技术开发的创业公司,他们需要的是看好他们愿意陪他们走下去的投资者。在市场都在热炒虚拟现实投资的时候,投资人应该更加冷静的看待这一领域;如果真的要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中做挑选,或许更加长远的增强现实会更具价值。
VR并不是会被抛弃,而是相对于AR,后者会更具潜力和爆发性;同样也是在向国内的创业者传达一个信号:扎实做好技术开发,把握好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