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无人机之路?
日前,雷军对外发布了小米的首款无人机产品,从产品功能和配置来看,这也是一款对标大疆的高端无人机。小米无人机延续了一贯的低价策略,售价低于行业同等产品。根据雷军的介绍,小米无人机共有2个版本,售价分别是2499元和2999元,而其对标的大疆精灵系列售价为2999元起,大疆网站上的Phantom 3 4K无人机售价799美元。
雷军进军某一硬件的一贯的策略就是拉低某一硬件领域的售价与体验门槛,并以一句激情满满的口号给用户打上满满的鸡血,从情怀上去争取更多共鸣,比如雷军这次就表示:“无人机不再是土豪的玩具。”
那么,小米无人机的推出,能不能成为对决大疆无人机的一股重要颠覆力量?我们来看小米无人机的基本属性与产品特色,从外观来看,小米无人机使用四旋翼设计,配置了索尼的4K高清摄像头以及标配稳定云台。一个特点是所有部件,都可以放进双肩背包随身携带。
而业内也普遍认为,小米无人机从功能来看只是大疆早期产品的低端版,也并没有从消费者市场的定位即“可玩性”的产品功能定位来做创新,更没有搭配手环或者手机来操控,也没有抛飞、跟飞这些可玩性的功能。总的来说,它只是一款低配版平庸的无人机,并没有从某个特定的属性上来颠覆现有的玩法,更没有与小米的核心产品—手机关联起来操控,产品属性与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款惊艳的爆款。
过去两年小米不断布局,但款款无爆品
我们知道,过去两年,小米在手机之外,连续推出了手环、盒子、路由器和智能电视、充电宝、平衡车,空气净化器投资众多产业链相关的产业,但上述产品与布局没有带来销量口碑很好的爆款,这带来的影响是,小米低端的品牌形象一直无法改善,进而将自身逼入了一个始终不见成效的连接一切硬件的想象模式之中,陷入进退两难的胡同,小米没有做到在手机产品本身进行持续纵深突破来提升想象空间,而平庸、廉价而散乱的硬件产业链产品布局却拖住了其品牌向上的辐射力。
小米如今做无人机还是在这个胡同之中,策略依然是想复制小米手机的成功战略,但本质上,小米的硬件产业布局并不能与手机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品牌溢价上升,因为对于硬件产品来说,本质是产品与技术功能铸就的壁垒,价格优势不具备构建壁垒的基础,甚至太多跨界但关联性不强的性价比平庸的硬件产品会拉低其品牌高度。
而小米手机日前的颓势,也缘于小米投资了众多产业链相关企业,缺乏爆品之外,反向拖累了小米手机对核心业务的专注,导致分散的产业链资金人力投入过多,对小米基于手机本身的软硬件研发投入造成了分流,这可能也是竞争对手迎头赶上的重要原因。
另外,手机作为刚需型的消费品与随时随地的应用场景属性,而且随着手机供应链体系的成熟,用性价比优势撬开消费者市场,有着用户体量与应用场景的支撑,而其手环、平衡车、空气净化器的投资布局面对的用户都是小众化,且都与刚需无关,而且缺乏随时随地与手机关联的应用场景,加之其产品本身缺乏亮点,导致反响平平与销量平庸也可以想见了。
而在目前,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农业、航拍、勘察等场景中,消费者航拍的应用场景并不多,这也是大疆的无人机产品中,定位消费者市场的无人机并非是其主打的产品线的重要原因。说到底,小米无人机也将依然面临小米平衡车、空气净化器等产品过于小众化,应用场景缺失的难题。
小米想再次以硬件颠覆行业,但无人机却强调的是技术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小米无人机的推出,却反向推高了大疆无人机的品牌高度,因为产品的高端属性需要一个对标的企业,苹果对标的Android阵营大量中低端手机,其高端属性凸显。
此外,无人机需要具备室内定位、避障等技术。比如,今年大疆新推的精灵4已经引入了“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技术,相比之下,小米无人机研发只有两年半的时间,在技术、产品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它的打法依然是沿袭小米一贯的商业模式先圈用户再赚钱的打法。
但商业模式与技术总是互相作用,对于手机而言,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属性,软件优势可以反向为硬件加持,但对于纯硬件行业来说,产品与技术本身是前提,小米的错误在于,将手机的商业模式套用到所有硬件行业,苹果是用颠覆式创新来颠覆行业,小米往往试图用颠覆式的价格来颠覆行业,这本身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有人认为大疆无人机虽然专业更有逼格,但对于小白用户而言是价格导向,因此小米有了可乘之机。不过这依然需要小米在技术层面上解决安全隐患上的难题,否则商用进入市场会面临着各种不可控的危机。我们知道,无人机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玩具,发展到目前,其技术依然不成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无人机耗电大,一般只能飞20来分钟,电量报警系统不稳定,小米无人机直播疑似炸机,其员工就拿出了这个电量低自行坠落这个原因。
技术不成熟往往导致飞行过程误操作甚至操作控制不稳定,业内也谈到,一旦飞出人的视野坠机砸向行人、汽车或者居民楼,或者自动返航系统失灵,后果不堪设想。在这里我们知道,无人机技术是一个核心的门槛,它关于着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安全。
低价性价比的无人机,要在年轻人当中普及,但首先要过技术关,因为用户买了第一台无人机之后,一旦伤及旁人,其承担的各种风险显然不是一台性价比无人机的费用可以抵消的。而且此前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吴谦上校曾表示:无人机的违法违规飞行会对国家公共安全、飞行安全甚至是空防安全构成威胁。无人机不能无人管。
因此未来在政策方面,可能对无人机飞行有各种钳制,而如何将无人机的故障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则是一个很大的技术课题。小米无人机直播“炸机”事件,也体现出,小米硬件产业链的布局多而乱,少了聚焦与深耕,很难去避免其在某一领域上突然暴露的技术短板与产品问题。
大疆在美国的成功 使其更像“新国货” 小米培育品牌调性的关键时间节点已过
大疆无人机产品目前自然也难以避免炸机,但某种程度上,它经过市场的磨砺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在飞行平台和影像系统、图传技术、云台系统上都有着较深的积累,其安全性能与产品稳定性经过了市场的检验。而航模级无人机的的核心是飞控、云台、图像传输和相机。而云台系统是确保摄像机稳定拍摄的支撑设备,这也是大疆打入美国市场的重要原因。据路透社去年指出,截至去年4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资料显示:获批使用无人机的129家公司中,61家在使用大疆无人机,比例达到了47%,在另外695家仍等待批准的公司中,也有近400家公司已申请使用大疆创新的无人机。
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提升了大疆的品牌溢价与国民情感的加分,由于无人机定位消费者市场,那么其在基本拍摄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上关乎着用户基本的功能诉求与人身安全,在技术不成熟的阶段,产品的差距会左右到消费者的选择与品牌认知,用户更倾向于专业的产品。而无人机、VR等产品代表的是未来的科技,用户对产品期待与要求标准不一样,他们很难会为一种体验粗糙的代表未来科技的产品买单,用户对于市场的期待更高,他们更期待惊艳的产品问世。因此,在这里,性价比策略可能不再奏效。
产品的品牌属性某种程度源于外界与投资人对产品持续性与长期性的评估,从小米此前的硬件投资战略来看,更多是试错性的打法与布局,但很难说有长期性的产品规划与深耕。而无人机从新品研发、制造、销售与渠道扩展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时间周期也拉的非常长,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跳票时有发生。这会极大影响口碑与销量预期以及大众对其产品的持续性的评估。比如说,如果小米无人机一旦销量很糟糕,用户不买账,外界可能会猜测小米会砍掉这个项目。
某一领域的品牌建立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市场品牌口碑与市场地位、未来销量预期、用户体量、技术与商业模式门槛、软硬件生态的势能是决定一款硬件产品是否能长期推进占领市场的基础,也是品牌溢价的基础。一般来说,好的项目进入的时间节点应该在尚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时间阶段,无人机当前太热意味着进入已晚,培育品牌调性的关键时间节点已过。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国内制造业长期占据产业链中低端,旧国货的代名词就是物美价廉,但核心技术的缺失往往导致品牌力被长期压制,国货形象长期无法改善,这也是小米早前曾提出“新国货”的一个国情基础,但目前在无人机领域却有大疆这个以技术建立的市场颠覆者在前,开始让国货品牌在新兴技术无人机领域逐步走向了国际前列,在国民情感上,大疆获得了不少加分,两相对比,大疆更具“新国货”形象。
当然小米的布局有着对于资本市场的考量,随着小米手机销量跌出前五,资本市场对小米的商业模式开始理性看待,这也影响小米的未来估值,而无人机的推出,则又是一个具备跨界续命而又有想象空间的产品,但这个想象空间能维持多久,需要看小米在技术与产品研发与资源上的投入力度,而不仅仅是依赖不断将价格降低来维持。而小米无人机的性价比打法的风险还在于未来须依赖硬件盈利,因为它与手机欠缺关联性,硬件不盈利依赖软件生态盈利的故事已经讲不通了,如果小米未来在商业模式与技术突破或者产品的创新上无法突破大疆目前构建的城池,也拿不出性价比之外的新招,那么小米未来的无人机之路并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