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风口”吗?投资与创业可以这样找机会
随着城镇移动互联网逐渐红海,“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与移动互联网不同的是,“互联网+”需要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甚至传统产业的重要性会占到整个项目70%以上的比重。移动互联网主要围绕着个人生活服务,而“互联网+”更多与个人、大小B经营升级紧密相关的。除“互联网+”外,互联网渠道下沉、老年服务、消费升级、黑科技等等也存在着诱人的机会。那么如何快速找到靠谱的创业机会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了解宏观趋势,了解产业走向
美国的今天预示着中国的明天,参照美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不难找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踪迹。对比2013年中美两国的产业GDP比重数据,可以看到二者之间明显的差异。
随着中国的发展,农业、制造业的比重也将快速下降,支撑或取代农业、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比重会增大,整体GDP有近30%的结构将因此发生变化。其他服务产业也将由于消费水平的提升、高科技新平台的出现、农业制造业升级等而不断升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已经放缓,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相对于美国越是落后的产业便越是存在更多更大的机会,这其中产生的机会也会成就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创业者,正确的发现和选择机会事半功倍也将是必然。每个产业中具体行业的GDP中美占比数据可以很方便的通过互联网获取,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步:产业的升级,产业的选择
当把产业结构进一步展开时就会发现创业可选的方向不仅仅有网红平台、各种电商、VR/AR……用互联网高效的模式去改变升级一个垂直行业也会避免跟风获得想象空间足够大的机会。总结了产业升级的基本框架,内容和关键点为个人总结,我也会常否定自己所以未必完全正确,仅供创业者开拓思路:
“互联网+”的创业者很多,但是“+”的不合理脱离行业发展本质的占绝大数,出发点一旦错误,努力越多反作用力越大,公司本身在未来也很难实现盈利,也就更不具备资本的投资价值。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升级带来的效率提升远不如纯线上的互联网产品,因为需要繁重的线下运作,只有选择一个未来5~10年会发生比较大变化的行业深入观察研究寻找机会,真真正正的从创造价值和获得利润双重角度出发,才能够真正提高创业成功概率。
总结起来,按照三大类别划分,靠谱的机会主要有:
l ToB:从开源角度辅助各类企业发展
此处ToB指面向大小企业、各类个体户经营层面的服务,不能真正帮助经营者节流省钱或者开源赚钱的服务市场是很难打开的,那么选择节流还是开源?开源优先级往往高于节流。就拿农业来举例,一亩地种植经济作物年产值通常能达到4000~5000元,其中农资消耗约1000~3000元,农产品到下游销售终端一般加价3~5倍,也就是可达到1.2~2.5万元,把农资链条优化10%,帮农户省100~300元,把产品和销售能力提升10%,则可以赚800~2000元,结论不用再做分析已经很明显。
那么,优先选择帮助什么样的B端呢?较为分散的市场里,帮有钱人赚钱更容易,因为他们往往更具备眼界、更易自我更新,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更会赚钱更懂得分享。市场规模较大的领域中,ToB服务里通常很难一家处于绝对垄断低位,那么想赚更多钱的ToB创业者就需要优先考虑目标企业的选择了,再对症下药,一套方案是很难实现市场通吃的,不同企业的短板都是不同的。
l ToC:互联网及服务向县城和农村下沉、向老龄群体加速普及;帮助人们更会赚钱、帮助人们更会消费
过往的几年里,移动互联网已经浸入了城镇居民(尤其是80后)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想找到大的突破是很难的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机会也仍然存在,比如中国老龄化在加速,老年人群体也有着多样化的需求;比如中国的乡镇建设也在加速,面向县城、村的互联网渠道下沉也有着巨大的机会;比如按照职业划分,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服务已经很完善,但是制造业、建筑业、化工业等很多领域也有着足够巨大的市场空间,从业群体也有未被满足的招聘、培训、就业、创业、融资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每每聊到这些方向,会听到很多反面的声音,老年用户不会用智能机、不会支付,农村市场的推广太辛苦……不过往往听到这里,对这个创业者就已经基本丧失了继续了解的兴趣,看不到机会眼里却都是困难的人如何在资本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突破获得成功呢?还有一类创业者也很多,能看到一些赚钱的机会,但是却忽略了市场的走向,如果是帮助一个本应该被时代淘汰的群体赚钱,那么只能是一场生意,很难具备资本的投资价值,通过帮助崛起中的群体更快的获得市场才更容易赚钱也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随着GDP不断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提升,愿意为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付更高的费用,同时需求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如果品牌会更分散规模更小,那么众筹的爆发也可能随之加速。
l 科技:新技术、新平台
新技术、新平台的到来让创业者、资本兴奋和冲动,VR、AR、机器人、无人驾驶……外来的高科技热点在国内似乎并没有受到资本寒冬的过多影响,但是看这些方向市场空间能容纳的机会,这些领域的创业项目必然会死伤无数,过热的方向中创业者做分母的概率不会比摇号小多少。成为分子也需要具备与分子等价的高超水平,这类领域不是会做就可以,而是要做到人中的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
与美国不同,中国现在这个阶段不论做什么,市场都会占据主导地位,产品、技术只是有了1,后面的0主要还是来源于市场运作能力,如果只具备做到1的能力,那么就约等于技术代工工厂了。
第三步:可行方向的选择,外部分析
1. 上市公司简析&对标
当选定了某个产业后,如何找到具体的方向?除了关注BATJ等互联网公司的布局,更主要的竞争对手会是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当把一个行业内的中美上市公司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在某些方向里还未出现独立上市公司,以农业为例可以看到中国目前技术科技类、贸易类、品牌类公司还存在着较大的上市公司缺口。
2. 未上市竞争格局简析
有些行业第一名的公司市场占有率可以超过50%,有些行业则是Top5企业都具备独立上市的能力,同样借鉴美国市场可以快速得出相关领域的格局情况。根据这个数据,创业者可以大致判断这个方向是否适合创业,如果所在领域融资已经到A+轮或更后期的公司数量超过了行业所能容纳上市公司的数量,那么才开始创业就会比较艰难了。
第四步:适合自己的方向,内部分析
当基本符合前文的方向评估条件后,团队需要针对这个创业方向进行自我评估了,太多的创业者在盲目的乐观中,即使是比较资深的BAT背景的创业者也不例外,经常容易冲进红海中,选择了一个过细的细分市场。
用一个很粗糙的算法来表示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创业团队平均成功概率:
创业成功概率≈投资成功概率≈(领域规模/1000亿元)/窗口期内创业团队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