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就涨价道歉怎么回事?什么情况?终于真相了
延伸阅读: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饭7元,海底捞悄悄涨价?网友:人均220了
“涨价涨得满脸问号。”近日,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晒出菜单,原本海底捞线下重新开灶令他激动不已,但一看价格顿时傻了眼,“人均220+,血旺半份从16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过分了啊。”
在微博上,吐槽海底捞涨价的用户比比皆是。有网友表示,最近两个人就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两个人消费不到200元。
海底捞的涨价也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眼下成本都在涨,再加上疫情受到巨大损失,“海底捞有涨价的权利,吃不吃是你们的选择”。而反对者的声音是,工资没涨,消费却涨了,不可思议。
也有网友觉得
花这个钱,难道在家自己煮不香吗?
据新京报,4月5日晚间,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回应,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适当涨价商业逻辑但小心“掉粉”
对海底捞涨价,网友意见不一。不满意的网友称,许久未踏进饭店大门,本想满怀热情吃一顿滚烫火锅,却发现蔬菜调料纷纷贵了,心里不痛快;也有网友表示,价格调整可以理解,毕竟疫情期间成本上涨,饭店没有强买强卖,食客不必火冒三丈。对此,海底捞方面昨天回应称,涨价确因人力、采购及消毒等成本增加。
餐饮业具备出行与聚众属性,此次备受疫情冲击,整体损失显而易见。如今,不少门店虽然恢复堂食,但由于缩短经营时间、控制顾客数量等防控措施,门店运营成本被抬高,餐馆经营陷入不开张“愁”、开张了“亏”的困局。
为了捞回损失,饭馆各显神通,涨价已成普遍趋势。虽然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但涨价也非餐饮业唯一出路。首先,面对受到重创的餐饮行业,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通过对行业企业加强信贷、减免税费、免交缓交社保等方式,缓解行业压力;多家银行雪中送炭,向餐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解其燃眉之急。这些金融帮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餐饮企业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有利于寻求餐饮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双赢。
最根本的,餐饮业还是瞄准消费者新的需求。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就餐习惯,其实也给餐饮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才是餐企应对疫情的正确方式。比如有的餐企顺应“零接触餐饮配送”新消费趋势,上马新品外卖、半成品出售、原材料配送等业务,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升级。这些自救方式,比涨价更受消费者欢迎,在捞损失的同时,也捞了一把人气。
适当涨价有其商业逻辑,但有可能“掉粉”,并非长久之计;顺应新趋势,主动求变,才能“圈粉”。疫情远未结束,比起用价格上涨弥补一时亏损,餐饮企业更该增强的,是寻求多变盈利模式的能力;餐饮行业更该提振的,是应对疫情“下半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