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从东岭看宝鸡农村改革开放
原标题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从东岭看宝鸡农村改革开放40年
一个村庄可以有多大?
宝鸡,东岭村,以只有200户的小穷村发端成中国第四村、西部第一村,标记了改革开放40年宝鸡农村发展的“精神高度”。
一个濒临倒闭的村办小铺力量可以有多大?
一人挺身而出,村民众志成城,指头变成拳头,昔日一小间铁皮加工铺,如今发展成员工近2万人,子公司遍布全国的中国500强企业,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宝鸡农民的强大力量。
东岭村,隶属于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全村210户、812人。这个渭河边的小村庄,在40年前,乘改革开放春风,冲破思想桎梏办起了乡村企业,如一声春雷,唤醒沉睡的“东岭雄狮”,开启了热火朝天的“乡村大事业”。
走进冬日清晨的东岭村,笔直宽敞的马路,一栋栋高楼矗立两边。进村不远,一座“四合院”夹在两边林立的高楼中间格外醒目,这里就是东岭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史馆。穿越村史馆而过,一个别具特色的苏式园林映入眼帘,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正值晨练时间,村民五人一组、十人一队,舞扇、打太极,舒缓的音乐、刚柔并济的动作,冲淡了都市繁忙的节奏。“现在的日子是真得好啊!”打太极的老人感叹道。
“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改革开放前,东岭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只有3分地,许多人吃不饱饭饿肚子。1978年乘改革开放春风,东岭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铺,可1988年一场乙炔爆炸事故,将村办小厂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危急时刻,一个人挺身而出,这就是后来东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黑记,他接手了加工铺,并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创新之路。此后,企业也由一个小加工铺发展成为拥有多个公司的企业集团,小农经济逐渐退出东岭的历史舞台。
1999年开始,东岭集团股份制改造,李黑记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村集体是大股东。股权明晰之后,通过重组、兼并、参股等形式,东岭集团快速完成了工业化,并逐步迈入现代企业行列,形成了国内国际贸易、钢铁及锌冶炼、矿产开发及煤炭采掘、房地产、金融投资、互联网等多业并举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如今,东岭集团下属企业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数量达到100多个,仅2017年,集团公司上缴的税金就达到20亿元,成为陕西首个总收入过千亿的民营企业。其中建材类钢铁贸易、铅锌贸易等位列全国第一。“东岭”牌锌锭、钢材等成为行业翘楚,“东岭”品牌成为全国著名商标,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展现出极强的成长性,连续十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东岭村成为全国有名的小康村,群众收入也随之大幅增长,更是让东岭步入现代城市文明。如今,这里的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户均资产超过3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陕西第一村、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村、“全国文明村”,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评为2017年“中国名村发展指数”第一名。
12月5日,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宝鸡东岭村。在座谈会上,如今担任东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东岭集团董事长的李黑记回顾村庄发展历程,感慨良多: “东岭村的发展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过程,这个过程太艰难太漫长,但我们把村民组织起来,指头变拳头,我们做到了,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坚定方向,还在继续努力,未来的东岭村一定会更辉煌。”(宝鸡新闻网记者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