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新建水渠27.2公里,村民测量只有8.3公里
原标题:汇报新建水渠27.2公里,村民测量只有8.3公里
12月10日,合阳县新池镇街道社区干部刘中民反映,该社区张家庄村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新建农田水利灌溉项目修建长度只有不到10公里,与对外宣称的完工27.2公里相去甚远,很多农田仍灌溉困难。
村民疑惑:
汇报新建水渠27.2公里
实修咋不到10公里?
“我负责管理村里的灌溉水渠。今年夏天,五组附近有一处水渠破损,县水务局派施工队修复。我和村民对2016年新建的27.2公里水渠逐段排查,发现该水渠长度实际只有10公里左右。”刘中民说。
据了解,张家庄村有十个小组,3000多口人,耕地面积7031亩地,2016年之前,灌溉所用水渠是上世纪建设的,损坏严重。刘中民说,“2016年11月新水渠在老渠原址建设,水渠变大变宽。但这样的惠民工程为何只修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
更让刘中民费解的是,今年5月省上相关单位负责人考察该水渠时,汇报展板上写着累计完成渠道27.2公里,投资220.5万元,100%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实测一半都不到,剩下的为何没修?若没按计划修完,剩余资金去了哪里?”
12月11日上午,华商报记者看到了该项目今年5月的汇报展板,显示该项目是“合阳县2016年度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由省渭河工程局承建,施工时间为2016年11月14日至2017年3月30日,累计完成渠道27.2公里,投资220.5万元,100%完成计划建设任务。”
记者实测:
新水渠长度约8.3公里
11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和刘中民及部分村民一起对新渠进行实测,用卷尺测量和手机地图测距方式,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实测,该村新南路以北新建水渠约5.9公里,路南约2.4公里,合计约8.3公里。
实测长度为何只有约8.3公里?新池镇街道社区书记雷金明表示,2016年修水渠时,有村干部负责监督施工,该村干部称新修水渠长度约16公里。雷金明当着记者面拨打这名村干部的电话,该村干部明确表示修了16公里。
为何未按计划修完27.2公里?雷金明解释:“施工队是根据工程量施工的,修渠费用就只够施工队干完16公里。施工队干完是需要村干部签字确认的,这个数据没问题。”
长度咋不够?
“一部分钱用于吃饭买烟”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约在今年9月,村委会召开会议选合作社理事长,“会上我提出了水渠长度问题,曾负责此项目的原村主任雷建新表示,长度不够是因村委会要雇车、吃饭等开销用去的,我当时质疑即使有开销也不能把20多公里的渠吃没了吧,会议不欢而散。”刘中民说。
参加会议的另一组长表示,“原村主任在会上称村委会有吃饭、买烟开销,都来自修水渠的费用,还有部分水渠费用用于平村民的义务工(村民一年未干满村委会规定的义务劳动量,需向村委会缴纳费用),当时参会人员就议论纷纷,很多党员在场都可以对此事作证。”
但记者多次拨打雷建新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对此,雷金明回忆:“确有这个会议,村干部提出水渠长度问题,雷建新也提到村委会多年产生的吃饭、买烟费用,但没说从水渠建设费出,也没说义务工问题。”
灌溉影响:
浇地耗时长费用大小麦低产
今年6月,刘中民向合阳县水务局反映此事,县水务局负责人回复,修渠资金按村委会要求用了部分资金修路。“灌溉水渠关乎村民基本生计问题,水渠长度缩水,谁来为村民减产损失负责?”
张家庄村六组一村民说:“我家有8亩地,灌溉用的是老渠,老渠已30多年,有很多破损处和漏点,今年2亩8分地第一次浇水用掉约170元费用,第二次用掉220元,50元差价基本是破损泄漏费用。”除费用增加,该村民还表示,同样2亩8分地,以前用时约70分钟浇完,现在要用100多分钟。“2016年修新渠六组只修了300多米,大部分六组村民还在用老渠。”
五组村民李先生说,他家9亩地,其中3亩用新水渠灌溉,另外6亩用老水渠,“新水渠灌溉的地,亩产小麦约1300斤左右,老水渠灌溉的,亩产小麦却只有600斤左右,约有700斤产量的差额。新旧水渠对产量影响大,若能把老水渠重修或新建,农民收入就能高一点。”
县水务局:
部分修渠资金用于修路
对上述疑问,11日下午,合阳县水务局副局长高向阳解释,项目由县水务局2016年底负责实施,按计划应修27.2公里。
“实际未修够。”高向阳坦言,“原因是张家庄村委会2016年12月提出申请,希望将部分水渠工程变更为生产路面工程,局里开会研究并同意该方案。”
若没按计划实施,那实际修了多少公里,修路又花去多少费用?高向阳说:“实际修了多少公里我不掌握,但修渠和修路花费我知道,不能说。”
高向阳还表示,省市配套资金只有计划资金的60%,剩下40%资金由县级政府配套,“但这40%建设资金并未到位,一般只有60%资金可用。”
修路8.9公里花费约160万
水利项目资金是否需允许被挪作他用?12日下午,渭南市水务局农建办一工作人员表示,合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对涉农项目,贫困县可以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部分或全部资金允许用于其他项目,“但有一个前提,需县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将整合的资金用于其他建设,具体政策可咨询市财政局。”随后,记者从渭南市财政局得到的回复与市水务局解释基本一致。
记者又从省级相关部门了解到,若项目建设区域为贫困县,又属整合项目,那么项目资金允许县级政府进行整合再分配。一般项目资金到县上后会先进行整合,整合后可能有些项目资金会全部返给原项目,继续按原计划建设,也就是说程序上进行了整合,实际上项目资金数未变,资金返还后需按专款专用原则使用。
13日中午,合阳县水务局业务科一工作人员给记者提供了该项目相关资料,包括工程变更申请、变更申请报告、工程决算表、项目建设情况说明。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不属于合阳县整合项目,计划投资280万,实际投资近242万,其中修渠5.28公里,加上附属设施,花费约74.3万元;平整土地100亩,花费约7.7万元;修路8.9公里,花费约160万。对此,有村民表示,展板显示投资220.5万元,而实际投资近242万,却只修了5.28公里,既然是水利项目就应先保证修水渠,而不是先保证修路,修路费用是修水渠的2倍。
平整土地也属项目计划?修路又是否有相关部门审批?该工作人员解释,平整土地属于项目计划。帮村里修路是县水务局开会研究的,变更申请报告上有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确认,“发包人合阳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执行办公室就设在县水务局,这个事情他们是知道的。”
新渠破损:
县水务局表示立即整改
记者11日与村民测量新水渠长度时,发现新南路南边新水渠多处渠壁破损,在一处破损严重的地方记者看到,渠壁缺失,底层土壤裸露,用手触碰有土掉落,渠壁水泥厚度很薄。一村民说:“这厚度也就约2毫米,没一点砂石。这段渠今年夏天曾破损,施工队后来修补了,用了一年的新渠就有质量问题,灌溉无法保障。老渠虽年代久,但厚度都在4厘米以上。”在该村民带领下,在农田中找到了一处破损老渠,记者看到老渠底部和两侧渠壁厚度约4厘米。
该村5组组长李爱芳说:“渠壁这么薄,用不了几年估计就得坏,对村民太不负责了。修好的水渠竟是这质量,原先的村干部和县水务局到底有没有尽到监督职责?”
11日下午,记者向高向阳提出新渠存在质量问题,高向阳解释,施工队机械是设定好的,出浆量是固定的,渠壁厚度应该没问题。随后,记者向高向阳展示了现场拍摄的渠壁破损照片,高向阳又表示:“这个我们会立刻整改,让施工队对不达标渠段修复。”
13日,合阳县水务局工作人员表示,此项目还未验收和审计,12日下午已派人去现场查看,“今天下午会再进行排查,县水务局也会对此事立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