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赋力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但挑战不容
砍柴网作者:邻章
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正在当下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新活力,在庞大的产业机遇诱惑与可期的社会价值下,智能驾驶已然成为行业新风口。谷歌、福特、特斯拉、丰田、通用、百度、图森、法拉第、Uber等公司纷纷入局,以不同方式展开对自动驾驶的实验研究、产业落地。自动驾驶正赋力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但同时其在当下也面临着相关法律缺失、技术尚不完善以及消费接受度不高的挑战现实。
一、庞大的产业前景与可期的社会效益
1.庞大的产业前景
庞大的产业前景是吸引各大公司纷纷入局的根本所在,而从调研结果来看,自动驾驶汽车前景惊人。诸如Lux Research预计到 2030 年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ADAS) 市场规模会达到1020亿美元;投资银行高盛预计,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的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可能达到960亿美元,到2035年,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900亿美元。同时,调研数据也表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ADAS) 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自动驾驶市场主导地位,相关软件开发商将成为最大赢家,中国市场将赶超欧美市场。诸如Lux Research报告就认为,到2030年,拥有简单自动驾驶能力的二级汽车将成为主流,占自动驾驶汽车的92%。而没有司机以及方向盘、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真正做到完全自动驾驶的四级汽车则不大可能在2030年前上路。
2.巨大的社会效益
汽车作为便捷交通工具,在方便人们生活、提升社会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诸如对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带来的能源危机,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高发的交通事故率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家庭伤痛。以交通事故为例,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20万人死于与交通相关的事故中,在中国,交通事故是致伤、致亡的“第一杀手”,每天就有500多人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率的居高不下,其带来不仅是严重的经济损失,更是一个个家庭的伤痛。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却有高达90%到93%的事故系人为错误导致。在血淋淋的教训下,如何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减少甚至做到零伤亡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普遍愿望,而这也是引导自动、无人驾驶时代来临的强大助力。而在此之外,自动驾驶亦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在实时互联、智能计算下,自动驾驶对于改善拥堵、节省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以及提升社会效率上都拥有可期前景。
3.兴趣盎然的资本流动
风投资金的走向无疑是判断一个产业热点的最佳指标。据CB Insights调查,在2015年,投资人在驾驶相关创业领域的投资相对于2014年上升了154%。而投资人的来源则是从英特尔到三星到谷歌、福特、Felicis Ventures等等,可谓是来源广泛。而在此之外,诸多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潜力愈发看重,纷纷投入重金进行技术合作、收购与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前沿技术。诸如在今年3月,通用汽车就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硅谷无人驾驶汽车软件开发商Cruise Automation;2015年末,丰田也承诺将投资10亿美元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设计全自动驾驶汽车。而在特斯拉事件之后,自动驾驶相关的软件技术和周边服务的投资在近期更是成为热点。
二、自动驾驶面临的三大挑战
从“功能时代”进入“智能时代”,汽车产业正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新活力,然而从盎然的活力走进产业落地,在当下其依旧有三大挑战亟待解决。
1.伦理和法律层面的复杂性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将其应用到现实中的最大障碍,相对而言,技术难度实为其次,伦理和法律层面的复杂性才是影响他们发展的最为重要因素。自动驾驶带来的是基础设施的改变,是对社会和伦理的挑战。从法律层面来说,对于责任的确认与承担,在当前来看,几乎是空白阶段。诸如最近特斯拉因为自动驾驶事故,就引起了消费者和政府对自动驾驶的高度关注,引发了社会对于自动驾驶的更大关注与更多讨论。而从社会伦理来说,社会信任危机与人工智能威胁论将会始终困扰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
2. 自动驾驶感知技术挑战
自动驾驶的第二大挑战则是技术现实。如前述所,纵观当下各公司的技术路线,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激光雷达配合高精地图的高价解决方案和利用摄像头配合毫米波雷达的低价解决方案这两个阵营,出于成本考虑显然后者更容易商业化。对后者来说,依托计算机视觉识别,进行成像建模,来进行车辆、行人、自动车检测、驾驶员表情、视线监测等等,以此做出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正确决策,其核心都在于感知技术。可以说,感知技术是限制自动驾驶发展的最关键技术。然而从当下来看,感知技术的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当下的特斯拉事故,在将感知技术不足展现出来的同时,更是将感知技术的要求高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
而在感知技术的研发上,世界名企名校与科研机构都在竞相发力,诸如谷歌、百度、三星研究院、UCSD、斯坦福等都在力图占据领先优势。而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国产弯道超车的机会。诸如在KITTI和Cityscapes这两大自动驾驶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测试平台上,国产厂商表现抢眼。数据显示:在KITTI数据集中,图森互联取得目标检测三个单项、目标追踪两个单项、道路分割四个单项共计九个单项的世界第一,百度取得目标检测三个单项的第二;在由奔驰主推,提供无人驾驶环境下的图像分割数据集的Cityscapes测试中,图森互联排名世界第一,商汤科技第二。而从这两大权威榜单的排名来看,国内厂商已经开始占据领先优势。
3. 商业落地与市场普及难度
对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而言,第三大挑战则是商业落地的市场普及。对于任何一项商业化技术而言,如何有效的商业落地才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指标。而影响商业落地效果的因素却有很多,但其中端口选择与成本因素则是至关重要的两大方面。而纵观当下入局的各大公司,在端口选择上,也无非是两条路,一是面向消费端,诸如谷歌、百度等,二是面向企业商用端,诸如图森互联、Otto等公司。而从当前来看,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在企业端发力很可能会比在消费端更容易取得成功,其中原因则在于消费需求与成本因素。
从消费需求来看,无人驾驶虽然理念炫酷,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无人驾驶当下的消费需求并不乐观。诸如今年初权威机构美国汽车联合会 (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 的最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5% 的美国人对无人驾驶汽车持担忧的态度,表示信任无人驾驶技术的只有 20%。有 57% 的人表示不值得为这项技术多付钱,有 45% 的人表示这项技术“让人感到厌烦”。而从成本来看,消费端的无人驾驶也是造价不菲。诸如当前百度无人驾驶所配备的激光雷达其造价就达到了50万元,这样的成本在当下显然非普通消费者可以承受。
对于企业端而言,自动驾驶或者说无人驾驶反而会使其成本得到大幅缩减。诸如在货运客车上,当前法律要求至少需要配备两名货运司机,每4个小时轮换,防止驾驶疲劳,保障驾驶安全。而对于企业来说,多一个人则意味着多一份工资,多一份社保等等,而假设配备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则每台车至少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一名司机的费用。所以从成本角度和消费需求来看,商业端市场相对消费端市场其推广落地要容易得多,成本优势将是吸引商业公司积极尝试的一大契机。
三、强强联合才是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的未来
面对极大产业诱惑,当下各家都在奋力前进,力争在三五年内实现无人驾驶的市场化。但产业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通吃产业端,所以集合各自优势技术强强联合,创造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是未来发展之道。在此,我们看到各大车企与互联网公司们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产业联盟,通过巨头间合作正加速这一产业的发展。
诸如日前Mobileye和德尔福汽车公司宣布双方将共同开发SAE(美国汽车工程协会)4/5级自动驾驶全套解决方案;图森互联与某重汽车厂联合研发运输平台自动驾驶应用;Uber近日宣布与沃尔沃合作,斥资3亿美元,8月底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测试。福特联手百度对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公司进行1.5亿美元投资,三方将围绕无人驾驶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等等莫不如此。
写在最后:
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改变,而这也是技术进步的核心所在。而从自动驾驶来说,当下来看,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毋庸置疑,其已是全行业的关注重点,是至关重要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而在当下我们也看到,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启动,技术亦在进步,而随着法规的完善,技术的进步,我们也相信消费者的疑虑终将烟消云散,在可预期的未来,我们曾经的科幻畅想终将成为消费现实。
注:本文所有图片源自网络。
文|邻章【微信号:ZLxgic,微信公众号:kejilinzhang】欢迎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