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把腾讯推上神坛后,却担心腾讯袭击自己
有时候,追溯历史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2005年,腾讯公司宣布成功收购Foxmail软件和有关知识产权。作为Foxmail的创始人张小龙,不久后也加入腾讯。
张小龙进入腾讯后,主攻腾讯短板——QQ邮箱,终于在2008年,QQ邮箱以"支持超大附件发送"的强大竞争力成为腾讯公司"七星级产品".
接下来,在2011年发生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张小龙又为腾讯创造了一个后来影响了整个互联网社交行业的产品——微信。
曾经有人不看好张小龙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100君自认为很难找出一个让大多数人信服的评判方式;所以,在此暂且还是"以成败论英雄".
现在的张小龙,一个互联网行业"教父"级别的产品经理。依照他的成绩和社会影响力,说他是个成功人士,并不过分。
其实,不只是互联网行业,就是再加上实体行业,也很难找出比张小龙还成功的"产品经理".
我们总是习惯,以现在已经形成的结果来批判前人"没有预见性".2000年确实有知名媒体记者报道张小龙,认为他当时做免费恐怕要被饿死,最终沦落为一个"悲剧英雄".
16年过去,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而这只能证明,市场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没有谁能够预测,证明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惯、看待事物的角度与16年前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却不应该说16年前的记者"说错了",这样的观点对历史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实际上没有改变世界的人,只有借助形势大力助推世界发展的人。
张小龙和他的团队明白这一点,不以自己为中心,而是以人为本,这才有了企鹅帝国的发展。
重视"人"高于技术,企鹅帝国崛起
在加入腾讯公司的初期,张小龙主要是做QQ邮箱。当时,QQ邮箱用户体验很烂,没人愿意玩,属于腾讯公司比较头疼的产品,也是张小龙最初想要摆脱的"噩梦".
当初面对对手MSN的压力,张小龙接手QQ邮箱算得上"临危受命".
然后他带领团队,研究对手的技术,学习行业其他大佬的产品工艺,最终把产品做得很复杂,所以还是没有多少用户用得惯,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张小龙自己总结当时的工作:"一个非常平庸的团队用了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来一个非常平庸的产品".技术上不输给别人,然而用户体验上输给了市场。
尝试多了,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最终还是被张小龙挖到一个用户痛点:超大邮件无法发送。
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稍微一整理文件就可能是一个超大邮件。在"人无我有"的状况下,QQ邮箱能够"发送超大邮件"更加彰显了对人性的关怀,这一技能很快地为腾讯吸引大量用户。
接下来,张小龙推出另一产品,漂流瓶。
张小龙看到世人的"空虚寂寞冷",人是群居动物,在人心隔离的世界,人渴望被认识,内心希望在互联网的长河里打捞缘分。每天发送1亿的漂流瓶,看得出张小龙对人性的把握很精准。
以及后来的微信登录页面,蓝色的地球上,站着一个孤独的自己,也是同样处于对"人"的关注。8亿用户的微信,使腾讯达到一个殿堂级的高度。
包括现在要做的"小程序",解决用户APP"烦恼",都源自对人性的重视,这一手也让腾讯公司声名鹊起,一路飙升到行业顶层。
"人"是企业的命脉
看得出对"人"的关注,为腾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而在张小龙看来,"人"不仅包括公司外的客户,还有团队内部成员。
对外,要绝对重视用户体验、客户需求。
以微信来说,这种体验可谓是空前的。基本功能,短讯息、图片传输、即时对话、视频聊天、朋友圈,在微信这样一个通讯环境中,几乎可以完成人的所有通讯需求。
再加上,红包、缴纳水电费、充值、信用卡、出行票务、餐饮等服务,微信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架构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网。
对内,力求团队成员的个人价值最大化。
《人类简史》中讲到,远古时期,村落人数一般都不超过 150 人,因为一个群体一旦超过 150 人,就很难维系起来。
张小龙很认同这个观点,他谈到最高效率的办公团队不超过150人,当你想到一个问题,三五步就能走到相应的团队成员身边,抓起黑板就演练,商量出方案就马上执行。这样才能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价值,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而团队超过150人,当你想到一个问题,往往要去公司备案,然后提上议程,投票决议,制定计划,分配指标,定期完成。等结果出来,黄花菜都凉了。决策的滞后,不仅造成了人才价值的浪费,也丢失了市场。
互联网时代,有时候灵活性比技术壁垒还要重要,产品快速迭代才是生存的硬道理。
一个好产品,不能霸占用户时间
在张小龙的一次微信公开课的演讲中看得出,在张小龙的构想中,微信是要做一个在各方面辅助人们生活的一件工具,而不是一种让人沉迷的"毒品",白白消耗用户时间。
张小龙对于现在微信用户的一些数据表示担忧,微信公众平台日均浏览量高达30亿,日活跃人数6亿多,用户日平均刷新微信次数30多次,平均每半小时刷新一次。这其中有太多的无用的消耗。
微信不想像"狗皮膏药"一样贴在用户身上,而是在用户有需求的时候,为用户提供帮助。
张小龙担心用户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太多,尤其是那些"无用时间",长期下去的话,用户在多年后回想现在的生活,势必要对微信产生"愤恨",虽然微信本意不是要"绑架"用户的"自由时间".
本着只想做一个用户需要的时候就用,不需要的时候就丢的产品这样一个理念。接下来的"小程序"也是一样,小程序投入使用之后,对于那些在应用商店里面下载后"一辈子只用一次"的软件,以后不用再下载了,需要的时候就搜索一下"小程序",用过之后忘了就行。
微信,本意是要做这样一个"好产品".
如果16年前,有人不能理解张小龙,觉得他做的事情不会有回报,只是情怀,迟早要被饿死,成为悲剧英雄。
现在他做的事、他的担忧可能还是会被很多人误解,为广大用户的人生担忧,为广大用户的未来做规划,这是一个更大情怀。
按照佛家的观点,张小龙不仅仅要自渡,还要渡人。作为做产品的人,100君只服他。
【来源:创客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