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提雷布斯和贾布斯了,小米和乐视的生态还
乐视和小米,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两大奇迹。前不久,一张微信截图而引发的两家口水战再一次震动科技界,细心的我们发现,“乐米”撕逼的背后是积怨多日的爆发,它们似乎都在证明,自己是模仿路上的loser。
小米、乐视都在复制“苹果模式”
在中国,贾跃亭和雷军又被网友称为“贾布斯”和“雷布斯”,人们乐于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他们与已故苹果CEO乔布斯相对比。而事实上,不管是乐视还是小米,他们的确都在模仿和革新苹果模式。
毋庸置疑,软硬件一体的统一生态是苹果制胜的法宝,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现出惊人的商业价值。鉴于此,中国不少的科技行业都在尝试这一套商业模式,而乐视与小米无疑是把“生态”二字叫得最响亮的两家公司。
可以说,二者商业模式的大方向是相同的,都是建立在自身“硬件+软件+内容+服务+合作伙伴”下的布局。不同的是,小米已经构建起一个以硬件驱动内容的生态链,而乐视则是依靠内容的优势向硬件领域扩张。
尽管理想非常丰满,但他们都没能成为苹果。现在,乐视深陷资本危机而难以自拔,而雷军的硬件先行战略也使得内容方面大大落后。也就是说,在学习苹果方面,一个已是生死未卜,另一个依然前途迷茫。
乐视:步子迈大了,容易……
贾跃亭的胃口大得惊人,目前的业务领域已经延伸至视频、电视、手机、影视、汽车、出行、体育等多个行业,形成了其所谓的“开放的闭环”。但从创业板的市值第一妖股到如今深陷“欠款风波”,不得不说,贾跃亭的步子跨得有点儿大了。
从公司体量来看,乐视的市值也不过是百亿美元级,虽然在中国互联网界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巨头,但是与第一阵营的BAT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在现金流方面,BAT各自的业务能带来源源不断的钱,而乐视虽也有创收,但其规模与自己的雄心远远不成比例。
在乐视的经营业绩上,铺开的网很大,而目前真正赚钱的领域却十分有限。电视、广告收入不错,但手机、影视以及周边产品,很难突破且实现预期。整体而言,乐视的造血能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
体量不够大、收入不够多,野心却比谁都大,巨资造车、高调入美、广铺线下店……这样的动作就连BAT估计也只有艳羡的份儿,而乐视硬是靠着一张蓝图拿下了数百亿的融资。不过,疯狂布局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泡沫,一旦破裂,后果是无法挽救的。
实际上,由于疯狂扩张而导致对资金的极度渴求,使得乐视在融资方面动作频频,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多渠道拓展。然而,尽管乐视的融资能力很强,但是依然不够花,随着“欠款风波”的愈演愈烈,乐视能否撑到万众期待的下半场,还依然是个谜。
小米:一场新“洋务运动”
如果说乐视在学习苹果上,它的生态圈显得有些虚无缥缈,那么小米的生态圈似乎更苹果了一点儿。
这是一家从一开始就模仿苹果的手机生产商,在硬件端的布局除了手机,还包括电视盒子、手环、路由器等,在软件端同样有自己的应用商店,其商业模式乍一看,更像是对苹果的照搬照抄。
小米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强调了要做生态圈,发布的每款产品也都很齐整地归置在了生态圈的各个环节里。但是现在来看,小米的生态建设无疑遇到了天花板,其一直所谓的颠覆,不过是一场小米主导的新“洋务运动”罢了。
我们不难发现,小米生态圈大概有三层:围绕MIUI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层、通过手机、路由器连接的智能硬件生态圈以及针对销售渠道建立的电商平台生态圈。这种布局看似完美,却各自都存在着问题。
从三个生态圈的分析来看,由于MIUI的限制,互联网生态圈更多地局限在了安卓用户上,而内容方面的布局却远远不够。硬件设备上,最核心的路由器用户数量离合格尚有天文级的距离,小米手机受众虽多却大多不是目标用户。小米当前在智能硬件上的模式,还是在观察生活中哪些产品比较容易变现从而研发,并没有一个理智的规划,甚至有跟风之嫌。
虽然小米做新国货的决心值得鼓励,但是还是刻着made in China的烙印。从变现能力上看,小米现在的发展势头仍然很好,不过从其近段时间的产业布局上,丝毫没有看到其通过核心需求拓展生活各方面需求的明确规划,更像个着急跳出热水中的青蛙。
总而言之,小米和乐视在学习苹果的生态圈上“各有特色”,但归根结底,所谓的生态圈之战即是硬件、内容等之战,其本质还是互联网对入口的争夺。
所以,一切以产品为导向、真正用心做实事的企业才会赢得用户的芳心,才会赢得这场战役。而这些,不管是小米还是乐视,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IT时代网 作者: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