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持续遇冷 京东到家或叫停无人货架项目
12月21日消息,无人货架行业在资本的助推下,成为了2017年的一匹黑马,但这匹黑马在2018年却有些“跑不动”了,还不断被曝出融资失败、裁员甚至倒闭的消息。日前有消息称,京东到家无人货架倒闭,全国大批量裁员,深圳货架将由饿了么货架接手。
对此,京东到家回应称,近期对Go无人货架项目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聚焦公司的零售主营业务。至于调整原因,京东到家方面表示,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收缩,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项目此前也属于测试性,网点主要布局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不过,京东到家没有直接说明是否关闭了无人货架项目。对于裁员一说,京东到家则予以否认,表示内部提供了转岗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在去年9月,京东到家就已经开始试水无人货架业务,当时正值无人货架最疯狂的时期,果小美、猩便利均获得了亿元以上的融资。两个月后,京东到家宣布,其新一代智能货柜——京东到家Go已经正式对外运营。今年7月,3.0智能货柜投入市场时,京东曾预计年底前要在全国新增5000个点位。由此来看,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或将逐渐被智能货柜取代。
事实上,无人货架在“新零售”领域算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风口,根据《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数十家无人货架创业企业的累计融资额超过30亿元,其中,每日优鲜便利购以超过10亿元的巨额融资领跑行业,果小美、猩便利、小e微店等也均获得了数亿元融资。除了新兴的创业者之外,苏宁、顺丰、饿了么、猎豹、便利蜂等巨头也纷纷入场。
然而,随着进场的玩家越来越多,无人货架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行业从去年底就开始进入洗牌期。早期迅速扩张的猩便利被曝出在三四线城市撤站,在一二线城市的业务也出现大幅收缩。今年2月份,“GOGO无人超市”被曝暂停运营,4月,果小美被曝出裁员、融资受阻的消息。
而无人货架之所以遇冷主要是因为运营成本过高,无人货架作为一种开放式货架,只有在商业网点布局密集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觉得便利,而这就需要玩家们多投入货架这类硬性成本。并且,无人货架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摆放在无人看管的地方,货损率非常高,不少厂商的数据表明达到20%,有些甚至达到30%。相比之下传统超市在3-5%之间,沃尔玛、家乐福这类大型连锁超市甚至可以降低至1%左右。
与此同时,无人货架行业的员工成本、推广成本、物流成本等居高不下,导致企业运营困难。虽然无人货架也能卖出一些产品,带来一定的销售额,但是由于销量有限,利润还不足以填平各项支出,企业处于亏损是常态。
目前,中小玩家已经逐渐退出市场,阿里曾经投资的果小美、腾讯投资的每日优鲜等逐渐成为成为头部玩家。而没有“阵亡”的无人零售也已转型成智能货柜,消费场景也从办公室为主的办公楼逐渐扩大到以流量决定投放的机场,地铁,火车站等地方。
无人货架的“撤退潮”或将给市场带来反思,只有形式上的新颖,并不足以成为新零售,零售业的发展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回归理性,综合成本、效率、体验等方面来考虑,才能走的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