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出行再现独角兽:车来了2016年目标1亿用户
自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文件以来,基于公共交通出行相关的互联网创业服务和模式迎来了红利期间,这几年国内涌现出一大批公车wifi、实时定位、车次查询,乃至像共享大巴这样的创业项目。 2016年的两会,国务院总理又一次为“共享经济”站台,风口真的来了。
这其中主打“精准实时公交APP”的车来了获得了市场广泛的关注和用户的认可,并且基于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打造了一个可供用户和用户互动的平台体系。
2016年3月28日,车来了在北京举行全国发布会,罕见的对业界分享车来了相关运营数据以及阐述实时公交格局及发展潜力。车来了创始人邵凌霜公布了一组亮丽的数据:深耕三年,目前在实时公交领域排位领先的车来了目前覆盖全国66个城市,服务4000万用户的,车来了能为公交出行人群每天节省约11分钟时间。与此同时邵凌霜展望了2016年的发展目标,2016年车来了要做到覆盖全国100个城市,包括香港。同时用户实现倍数增长,达到1亿,日活1000万。
邵凌霜看来,没有实时公交,谈论移动出行,显然不完整。既能提升出行时间效率,又能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选择率的实时公交,它的作用将大过其他交通出行工具,同时也是出行领域发展最为艰难的一件事。
在我上一篇文章里提到,中国有很多异常低调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用户或者收入规模做的很大,并且很多在细分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比如婚恋行业的有缘用户量不比世纪佳缘差在哪去,比如移动阅读领域的书旗用户量早已破亿,比如移动社交APP领域的对面,再比如二手车领域的开新二手车业务每年也做到10亿的体量等等。这些公司很少通过媒体投放品牌广告,主要注册量来源通过用户之间口碑传播,口口相传,核心高管团队也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这些产品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用户,估值大多在3亿美元以上。
3月28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的“车来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面对移动出行的浪潮来临之际,车来了迅速出击,通过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和功能升级、稳扎稳打,用3年时间成为行业领导者。
移动出行APP千帆尽过 车来了凭何脱颖而出
国内做实时公交出行APP的产品很多,车来了不是最早的,但为什么反而脱颖而出。在笔者记忆里,早在车来了问世之前,就已经有8684公交、搜狗公交、爱帮公交等等超过几十款成规模化运作的公交出行产品,甚至连BAT中的百度和腾讯都先后推出公交出行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然而几年内市场不断洗牌,千帆尽过,一批批产品就此消失在市场的视野或者名存实亡。
车来了发力较晚,总结了市场起伏的经验,所有的功能和服务一切以“用户需求”出发,每一项服务力求“解决用户痛点”。作为一款查询公交车实时位置的手机软件,车来了不仅能提供公交车的到站距离、预计到站时间,还能显示整条公交线路的通行状况,让用户不再盲目等待,有效缓解用户候车的不安全感,同时改变用户出行方式。车来了能精准告知公交车辆行驶途中的相关信息,时间路况乃至发车频次,包括车辆在途数量,就意味着不确定的等待,可以转化为确定的等待,侯车时间大可进行合理安排之外,相关的数据显示车来了能够为公交出行人群每天节省约11分钟时间。帮助用户“节约时间,合理规划出行”是车来了能够做起来的本质原因,这背后的技术力量和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是车来了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不明白11分钟是什么概念,假设车来了2016年每天能有500万人使用,每天节约的时间就是5500万分钟,也就是近1000万个小时。按照每个用户每小时最低10元的工资标准计算,车来了无形中每天给用户节约1亿人民币。 当然,如果更多的用户因为下载车来了而减少开车比例的话,每年为全国二氧化碳的减排也是非常巨大的贡献。
公交APP互联网+升级 用户互动共享进一步放大出行价值
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用户等公交,然后坐公交之后,是不是可以发生一些社交互动行为。因为对于一款APP来说,如果仅仅定位于工具的话,用户选择工具很容易,放弃工具很容易,尤其是在移动出行领域。我想,如何通过社交、分享、互动这样的元素引入,是未来车来了以及其他出行类APP所需要考虑的。也就是说通过互动分享,让用户对平台产生依赖和粘性,并且形成一个基于出行互动的闭环。
中国有超过6亿的城市人群,对于城市人群来说出行是最为主要的刚性需求之一,而公交交通显然是出行领域最为主要的场景。在场景革命口号逐步落地的今天,车来了做了很多用户互动分享方面的举措。比如车来了APP的用户拍照公交站牌和公车的一个互动分享功能,本来是个试探性工作但不足半年,在车来了发起此项活动的5大城市,平均每天约有10万人参与分享,涉及路线800多条。这些基于场景进行自主分享的用户,被车来了称作公交侠。这种用户共享的价值,除了进一步提升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粘性之外,也无形中对未来的公交智能化出行、预测,乃至道路规划的合理性提出一些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公交先行理念深入人心 未来蕴含更多新机遇
2012年开始,国家交通运输部将北京、深圳、武汉等15个城市,列为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的示范城市,建设时间为5年左右。交通运输部同时决定,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之后扩容为87个,几近包括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及经济强市。可以看得出来,在绿色出行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公交先行“是每一个城市在规划道路时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很多大城市,公交出行所蕴含的机遇更多。仅仅北京每年就有几十亿人次的公交出行,这个领域的移动创业服务一直没有被挖掘好。像车来了这样的公司,如果能持续做到行业领先,有望成为下一个估值10亿美元级别的细分领域的小巨头。而且如果在公交出行领域进一步延伸后,还可以发力公交视频、wifi乃至其他新媒体服务。对于车来了来说,现在的成绩只是开始,未来车来了将会基于其平台,让更多第三方的服务入驻进来,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大更有价值的服务。
本文为站长之家专栏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站长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