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钟把自媒体看个通透!到底是哪门子神话
随着时代变化,一个人办个报纸、做个视频节目,已然不难,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微视频横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但自媒体真的就此成为神话了吗?
文/张书乐
自媒体,这个名片在当下打出去,总是能够让一众草根有膜拜和羡慕之感。在这个标榜着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真的有自媒体存在吗?
作为一个自媒体年龄已经达到12岁的码字工,笔者心中的答案有一点复杂。
先从一个自媒体创业故事说起
但凡时下说起自媒体创业的励志故事,人们脑袋里总免不了会弹出两个案例,一个是程苓峰,一个是罗振宇。
前者一度爆得大名。无它,他打出了一个“不打工、不创业,专心做个人媒体”口号,然后实践之,首创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一条微信广告1万元,并在第一个月赚了20万。
靠几篇自媒体文章就活的逍遥自在?确实令人羡慕,虽说近来程苓峰没多少大动静,但他确实创造了一个自媒体神话。可问题是,骨子里呢?在创办个人自媒体前,他在《中国企业家》做过记者,在网易和腾讯负责过科技方面的工作,这份履历之下,其在自媒体创业初级阶段就打出公众号被几十家上市公司CEO关注,也就并不那么让人惊讶了。
至少,相当深厚的社会资源成就了这个自媒体神话。
不可否认,他们在媒体圈的原始积累为他们的自媒体生涯打好了基础,更加轻车熟路,至少,他们之前的媒体锻炼,让他们比常人更懂得受众需要什么。不可否认,他们的最终成功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早前原始积累的范畴。但这终归不是属于屌丝自媒体的奇迹。
屌丝自媒体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呢?肯定有,而且我想说的案例发生在还没有自媒体这个专属名词之前的时代,其创业成功的高度,远比前面两个案例,高出太多。
2000年前后,当时国内的互联网完全还是一个草莽到只有点点野草的时代,最初的网络用户,要么是高精尖的知识分子,要么就是骨灰到连文字网游都要尝试一番的极客玩家。此时,正好一款名为《万王之王》的图形网游进入了国人视野,而当时在其中游戏的玩家,则出于一起探讨攻略和协作游戏的目的,成立了一个名为网络十字军公会。关于这个公会成立的时间,据说都可以上溯到1998年11月,算是国内最古老的游戏群团组织了。
有了组织,就要有分享游戏心得的阵地。据说公会会员里有些会编程的好事者,就顺便做了一个天国网站。这下子,玩家们找到了自己的地盘了。尽管当时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都已经有了游戏频道,但往往只是游戏厂商的广告和软文专栏,并没有多少玩家的声音。于是乎,大量想一吐为快的玩家们聚集在天国网站上,大量的发布自己的游戏心情与游戏攻略。
很快,这个网站就成了游戏玩家最热闹的聚集地,而网站上的各种玩家原创吐槽与盘点,除了增加了点击外,还给这些玩家带来了极大的声名。第一批自媒体和完全没有机构背景的自媒体平台由此诞生。而后,它变成了17173网站,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网游媒体,并在2003年被搜狐以2050万美元全资收购。
意见领袖找到了发声平台
第一个真正成名的自媒体(当时叫博客)木子美,其实也和后来者程苓峰、罗振宇一样,有媒体背景。
当然,这个背后并没有阴谋论的阴影。自媒体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写作社区,而木子美当年在网上爆红前,其实一直都在广州某报的小资专栏上,书写着自己在工作之余“有着非常人性化的爱好”。
其实木子美这个写作特点,在当时也不算奇葩。在此之前,就有多个美女作家以“用身体写作”的噱头在推广新书。而木子美之所以名声大噪,关键点有二:其一是获取她的文字更容易,不用买书,不用买报,上博客就可以一览无余,还不用付钱;其二是报刊之类的传统媒体尽管可以让其在专栏中大谈性爱,但总归是还有些文字禁区,不能太过露骨。哪怕是刚刚兴起的网络媒体,也在此方面不敢太过越轨。但更重要的还不在于此,传媒上的文字总还是有规范标准的,太过随意和个性的文字也往往被编辑所不喜,即使刊发也被斧凿一番,砍成基本标准的形状。
这些传媒局限,对于当时的博客平台来说,全然百无禁忌,而各种真性情、表达方式更接地气的文字,也更容易获得网民的青睐。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同一个人,在看博客时会为随意的文字风格点赞,却在看媒体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网络时,看到同样的文字,却往往会吐槽媒体风格不够严谨。
这其实是一种突破,更让大量的自由撰稿人找到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其实,很多早期自媒体的初始化之路也是如此走来。博客,成为了一个最佳发声平台,而其中得声望最高的一部分人,其实也获得了另一个名字——意见领袖。
网络媒体的原创之路
博客中国作为自媒体在中国的最早平台,很快走向了衰落。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新浪、搜狐之类的门户站点纷纷建立了博客平台,尤其是新浪博客以强大的流量背景和精英荟萃,占尽了博客时代的眼球。
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博客中国其实在最初的红火中,也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瓶颈——博客太多了。当时的博客中国,采取按照发博文时间顺序进行展示的方法,有点类似于论坛,但不存在跟帖评论后可将博文置顶的功能。
在发展初期,博客中国的专栏博客都采取的邀请制度,极大的保证了自媒体内容的精英化,但总会有一些人选择“刷屏”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曝光度,一口气发出多篇文章,将其他的博文挤下首页。一来二去,就形成了恶性竞争。而随着专栏博客的数量急剧扩大,博客的海量信息更让每一篇文章可能获得的时间顺序曝光度变得极低。
不加筛选的放任自流,最终败给了新浪博客采取博客自发、编辑推荐的采编模式。说白了,还是传统媒体那一套,编辑按照不同的行业门类,每天推荐一定数量的精选博文,而未获推荐的博客文章,尽管表面上已经“发表”,但其实没有推荐也就等于没有“登报”。
绕了一个大圈,其实又回归到了自由撰稿人等待编辑青睐的老套路之上。只是,这时候唱主角的已经变成了网络媒体。
尤其是新浪,作为以新闻为台柱子的网媒+门户,新浪之前一直苦于无突破点。不具备新闻采访权、无覆盖全国的记者网络,仅仅只能依靠网络推广网站推广转载各种传统媒体的稿件,形成一个集纳信息的无限量“报刊文摘”,并多次因为网络推广网站推广转载传统媒体稿件未获授权,而被诟病。这一点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日头条也一度陷入此困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