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置顶:把你从朋友圈拉回订阅号
对产品更新敏感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昨天下午,微信更新至 6.3.16 版本,新增「可将 Apple Music 中的在线音乐分享到微信」和「在标签中更便捷地查找标签成员」的功能。
然而,更广为关注的变化,是官方描述中未提及的「订阅号置顶」和「可选择只允许订阅者留言」这两处更新。
对于这两个产品改动,舆论反应褒贬不一。笔者的想法是,前者扩展了订阅号读者自由选择信息源的权利,后者强化了内容方作为「品牌主」的印象。
「订阅号置顶」:摆脱「订而不阅」的尴尬
在公众号介绍页,新增了「置顶公众号」选项,被置顶的公众号将显示成灰色板块,占据信息流头部位置。
就像在报刊亭眼花缭乱的贩卖摊中,你永远会为你最想看的那一本买单。微信的这项功能改动,很巧妙地为读者有限的精力做了「渠道划分」,信息诱惑的风险大大下降了,你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能力。
如果说你已经习惯于在信息洪流中「订而不阅」,却每天都要把朋友圈刷完,这个行为可能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你阅读了更多的广告和「更易被分享的信息」。
此次微信的改动,可能意在将你从「朋友圈」拉回「订阅号」,从「更吸引你的内容」拉回「你认为自己更应该阅读的内容」。
「可选择只允许订阅者留言」:一道过滤用户的「摩擦」
在「今日头条」之后,无数「下一个今日头条」兴起。今天,许多内容聚合器有成为平台的心,却没有成为平台的肚量。这中间最显著的标准,就是对「品牌主」的强化力度,或者说,赋予品牌的粉丝运营的权限大小。
微信订阅号作为其中突出的一支,这个功能改动是在强化品牌主认知,淡化自己作为平台的主角光环。
一些分分钟 10 万+的无科学根据的养生文、只为骗点击量的标题党,它们的品牌主感觉通常很「弱」,「是中国人就转」下的爱国宣言,也往往是骂完拍拍屁股就走。
它们是内容体系下「反智的蛀虫」。在这些场景下,品牌主并不是「品牌」,而是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要相信用户本身就是好内容的筛选器。微信作为一个「信息通道」,此举在无效用户和品牌主之间设置了一道「摩擦」,起到协助过滤的作用。
内容生产者的姿态
作为内容生产的一方,只依靠单次爆款吸粉、没有稳定内容质量,习惯用小红点刷存在感的订阅号面临严峻的打开率问题。
毕竟,每个读者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只要被浪费一次,信任就会被消耗。
与此同时,内容生产者需要慎重地在「优质」和「易分享」之间做权衡。一旦成为维护「信息安全感」的二等订阅号,会更容易在不痛不痒的品牌群体中被淡忘。
最后,作为一个内容运营,期待微信可以推出对「置顶用户」单独管理的功能。不用多说,每个品牌主都明白那一小拨「忠诚用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