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中国重运营 美国重技术
对于生于香港、成长在美国,现在又生活在湾区的互联网投资人杨珮珊而言,中国这个在互联网世界发展迅速的市场,正具有越来越浓的吸引力。
“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很不一样,我在不同的市场谈论的话题也会很不一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现为500Startups合伙人的杨珮珊表示,中国创业项目的营运能力非常强,而美国则更集中于发展技术方面。
500Startups是硅谷知名的种子基金及创业加速器,管理资金超过2亿美元,已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投资了超过1500家创新公司。
最近刚刚结束杭州之旅的杨珮珊说,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引发的关注,美国投资人对于中国项目的兴趣明显增强,在深圳和杭州这两个互联网巨头的“大本营”,创业气氛正浓,一些专注于细分市场的项目仍有投资潜力。
刚刚从内地出差归来的杨珮珊说,自己此行学到了一个新词——地推,即线下推广。
“我们在美国也有一些所谓的‘地推’,虽然推广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模式完全不同,很少有人选择在火车站派传单的方式,但在内地就很多,而且做法很激进。”杨珮珊说,美国创业公司的推广优惠可能只是在初次或头几次使用时提供小幅优惠,很少会有内地企业那样长期提供大幅优惠的激进做法。
一个理所当然的因素是,美国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而地推往往需要密集的人流来实现效果。另一个因素则是投资人的态度。“不是不给你花钱,但作为投资人希望你那么做是真的靠谱。”杨珮珊介绍说,美国的投资人更看重能够支持推广计划的量化数据,比如转化率、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等。
“中国和美国比,更擅长的还是运营。国外能有几十万的用户已经很高兴,在中国这个数目可能就是失败了。”杨珮珊说,对于两地的项目,作为投资人的期待也自然不同,在美国,虚拟现实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作为投资人更希望看到团队在产品或技术上有突破,而在内地则以电子商务为主,技术上能够突破是锦上添花,重点自然落在运营上。
与美国的创新企业更着重于开发新的技术相比,杨珮珊认为,中国的企业在商业化和运营上更得心应手,在移动支付方面也更有投资机会。
“国内把一些创新技术发展得比美国更好,比如移动支付,(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是我在国外没见到的。国外信用卡的配套设施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日常消费都不用带现金,但移动支付方面还不如中国,国内很多小店甚至自动贩卖机都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现在Facebook还没做移动支付,ApplePay也只是覆盖了大型商场、超市。”杨珮珊直言。
过去几年,亚太地区在移动支付上的发展领先全球,去年,122家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企业获得35亿美元的投资,是2014年投资额的4倍多,其中40%和25%分别集中于支付类和借贷类项目。
当2014年,中国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计划在美国上市时,为了给那些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摸不着头脑的美国投资者解释阿里巴巴的业务,投行家们用“中国的亚马逊”来介绍阿里巴巴。而现在,在杨珮珊看来,中国的电商已经强过美国,强过亚马逊。
“亚马逊并没有像阿里巴巴那样有一个蚂蚁金服、拿到银行牌照,亚马逊的发展方向与阿里巴巴很不一样,阿里巴巴所做的就是卖更多东西,并向金融方面延伸,而亚马逊做了AWS云服务,最近又做了声控产品AmazonEcho,一方面向开发者开放了API,同时也做了投资基金,希望更多开发者使用。”杨珮珊认为,不能说两边市场谁更好,而是不同的环境和发展方向,中国有些激进的营运方法也值得国外学习。
当聊到什么可能是下一个热点时,杨珮珊表示小说《三体》中,以虚拟现实技术玩游戏的场景,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不过在这股浪潮中,杨珮珊更关注的还是与硬件搭配的软件/内容。“硬件有了之后,一定要有内容,硬件和软件要配合,”杨珮珊说,现在的虚拟现实技术还没有像苹果的iOS和安卓系统那么成熟,需要进一步改善。
尽管虚拟现实这类前沿科技现在或许还没有办法解释如何实现盈利,但大部分开发者对这项技术充满激情。在这一点,她和中国内地的同行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