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iPhone回美国生产?美总统候选人可能是对的
前不久,美国总统候选人之一唐纳德·特朗普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成为总统之后,将会对苹果公司的 iPhone 等产品征收 35% 的进口税,“要挟”苹果将产品组装线搬到美国,回美国生产。《福布斯》杂志当时算了一笔账,目前iPhone 6s 的零件大约为 80% 来自美国海外,如果征收 35% 的进口税,那么 16GB iPhone 的价格将会上涨大约 65美元。也就是说,如今一台 iPhone 6s 的起售价将由 649 美元上升到 714 美元。
特朗普的“建议”显然是为自身的政绩服务,试图让苹果在美国提供更多工作机会,但苹果并不这么看,库克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苹果之所以在中国生产产品并不是因为廉价,而是因为“技工”。美国已经没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了。而在中国生产,为iPhone节约了大量成本。虽然从苹果节约成本获取利润的角度来看,苹果是对的,但从长远来看,笔者认为,美总统候选人的观点却可能更具前瞻性。
早在2014年,一项以“为什么苹果在中国生产iPhone及几乎所有的产品”为题的美国研究,《纽约时报》得出的结论似乎也能印证库克的观点,即中国有更多的中级工程师,有庞大的劳动力支撑和庞大的能立即提高产量的工厂,中国也不缺一站式的高科技企业。
美国长期以来的产业转移政策导致制造业的主导权与竞争力下降
这里面似乎可以看到苹果不得不在中国生产的理由,但美国总统让iPhone回美国生产的理由也在这里。要知道,早在2009年,美国就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口号,但制造业始终没有回流美国的明显迹象。美国为何要重振制造业呢?当然就业是重要原因。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历史顽疾,制造业曾经让二战后的美国称霸全球,成为全球工业与制造业的中心,但随着美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环保的需求,美国政府推行制造业产业转移政策,因为此时,美国对制造业开始出现了另一种认知,认为制造业只是低附加值、非知识型经济,所以,美国开始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美国本身只保留研发与设计,呈现出 “去硬资产化”趋势。甚至,美国的部分大学关闭了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方面的课程。
但这样一来的结果是,美国在制造业的主导权与竞争力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从11月的48.6降至48.2,创2009年6月以来的新低。此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也发布了一份《中美德日韩制造业对比分析》报告,显示出,在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当中,美国排在德国与日本之后,在人均增加值排名方面,美国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不仅低于德日,甚至低于韩国的7477美元。由此可见,美国制造业未来要想进一步向全球制造业竞争力上游前进,其现状堪忧,美国必须重新认识制造业的重要性与在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所以美国提出了制造业回流的口号,寄希望治疗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苹果供应链分散也是美国产业转移政策的产物 产业空心化危机初现
美国此前的产业转移政策将制造业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隐患在于,导致整条制造业产业链都在其他国家,而在美国本土,已导致部分产业空心化。对应到苹果身上也成立,一名前苹果高管曾对《纽约时报》说:”整条供应链如今都在中国。你需要1000个橡胶垫圈?隔壁工厂就有。你需要100万个螺丝钉?隔街的工厂就有。你需要对螺丝钉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三小时就行了。”此前纽约时报还提到一个案例:”离iPhone预定的上架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乔布斯需要不会产生划痕的玻璃屏幕代替塑料屏幕,但在有限的时间内,除了深圳,别无他处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美国找到并雇用监督iPhone生产的8700名合格的工业技师,所需时间将会长达9个月。但在中国,只需15天。“
可以看出,苹果要做到iPhone在本国生产需要极大的时间、人工与资源成本,甚至正如库克所言,在美国,甚至已经找不到熟练的产业工人。但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产业模式,这一趋势一旦加剧,会导致一场危机。
产业分布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会推动集聚效应与竞争优势 反之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在《制造繁荣》这本书里面提到一个产业工地的观点,大致就是,产业公地上的每一“物种”(包括竞争对手、供应商、消费者、工人和诸如大学之类的机构)都不是孤立的,每一物种保持独特优势与关联的产业交换资源会让彼此获益。这类似一个生态系统,每一“物种”都在贡献能够使其他“物种”获益的资源,所以生态系统一直持续运行并保持平衡。精密工具制造者群体开发金属加工工具,那么它对于制造复杂纺织机械非常重要。如果这类工具消失,对纺织机械业也是重大打击。
即产业在地理上分布上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会推动整个产业的集聚效应与竞争优势,也就是说,距离上的邻近的企业间技术、人才和配套的完善,会让整个产业集群受益,靠半导体发家的硅谷就是受益“产业公地“的典型。反之如果一个关键产业消亡了,这个产业的供应商、需要这些供应商的其他产业可能也难以存活。这将侵害“产业公地”。比如汽车行业的衰退会引发铸造和精密加工等通用能力的萎缩,以及包括重型设备、先进材料业的式微。即系统中某一类企业数量减少,那么就会导致其他配套产业链企业的生存能力的降低。这也是美国力推“制造业回流”以治疗产业空心化的重要原因。
利益捆绑关系与过于分散的地理分布决定苹果对供应链没有绝对掌控力
如果将其对应到iPhone身上,iPhone的整条产业链与供应链散落在全球各地,iPhone的成功不代表美国整体制造业的提升,它在美国本土没有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我们常说苹果掌控着整条供应链,但目前的组件供应链绝大部分在中国,根据一份统计显示,iPhone 原材料及零件供应链来自于31个国家,其中中国的供应商数量最多,达到349家,其次是日本,达到了139家,而美国排名第三,也有60家供应商。接下来是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德国。
iPhone对中国的依赖性加强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会使得苹果不能绝对掌控供应链控制权与主导权,苹果目前能在供应商面前有绝对话语权,是因为苹果能为其带来利益,比如一旦苹果财报亮眼,供应链水涨船高。而一旦苹果销量走低,则供应链跟着受损,继而导致苹果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弱化。因为归根结底,苹果与供应链的捆绑关系是利润上的共荣关系。
iPhone的生产过度依赖中国:未来美国本土与其他国家都缺乏产品配套与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