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蚂蚁金服金融云发布:阿里对小咖们的一次示
废话不多说。昨天蚂蚁金服发布金融云,长沙网络推广在这里呆了一天,无非是希望得到以下几个答案:
金融云是什么?(噗,怎么又是一朵云)
蚂蚁金服凭什么提供云服务?
为何要在此时推出云?
谁会是金融云的用户?难道是阿里挂在嘴边的那群“小微企业”?
蚂蚁金服自身将得到什么?得到所谓的生态?
官方图片是这么解释的。
蚂蚁金服的金融云,技术脱胎于阿里云。它的客户是小微类金融企业,供它们嫁接在这个云之上做开发,做生意,管理上下游,直面用户。
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井贤栋同时发布了“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可以说是对蚂蚁金服此次举措的一个概括,现在有200多家金融机构将相关服务迁移到了金融云上,未来5年希望帮助1000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升级。
根据上午的发布与下午为时1个半小时的媒体提问,很容易感受到,为了构建又一个“云”,蚂蚁金服正在欢快地向大家示好。井贤栋说,以后大家的关系“是助力而不是颠覆,是融合而不是竞合,以前的互利还不够,要达到真正的深入融合,不仅是业务,还有数据、风控、资本层面。”
表达到位,表情也到位。巨头的示好还真是很诚恳呢。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集团的心比较大,喜欢从平台入手去做事,不管是菜鸟还是蚂蚁。而“云”又是平台的一种升级版本。2014年底蚂蚁金服成立,被称作走势惊人,芝麻信用公测、招财宝破千亿、余额宝规模超6000亿、收入恒生电子、成立蚂蚁达客、开办网商银行……现在蚂蚁金服的个人理财包括余额宝、招财宝、存金宝、蚂蚁聚宝、蚂蚁达客、网金社;面向小微公司又有网商银行及蚂蚁小贷等。
布局越来越全面,也真正地成为了“金服”,井贤栋说,蚂蚁金服目前服务于各类小微公司18万家,打算年底达到50万家,5年达到1000万家。
蚂蚁金服是如此理解“云”的:金融云类似于早年的蒸汽机或者发动机,它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因为大部分公司都会搬到云上,小微公司和商家正在经历这样的转变,蚂蚁金服只是借到这个时机,将它们拉到自己的云上面。
而它能带给合作伙伴的是什么?整场发布都在强调技术。
支付宝曾经历过每三年一次的转型。2005-2007年是第一代架构,即互联网电商支付;2008-2010年为第二代,仍然服务于互联网电商支付,但是更加推进服务于民生的各种付款应用,同时开始需要大数据的支持;2011-2014年转变为互联网金融,这时推出的产品如余额宝,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
这些年它最大的收获是让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这种积累被概括为:10年时间,200位工程师,通过分布在30多款产品里面的3000多个功能的历练。比如,蚂蚁金服所积累的大数据会帮客户看清自己的用户,生儿子的司机出险率大于生女儿的司机,朋友圈经常变动的用户出险率大于人际交往较为固定的用户……“我们能敏锐地把生儿子和生女儿的问题联想起来,这就归功于10年的积累。”
井贤栋着重说明,在技术的积累下,金融云会将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共享给云上的小微金融机构。包括已经有很多人在使用“蚁盾”,这是一款帮助机构及时发现有欺诈嫌疑用户的产品。
还有“账户安全险”,0.88元的保费可以保100万元。这款产品是蚂蚁金服与保险公司共同推进的,也是利用大数据去计算出有300个小的环节容易出现账户安全的隐患。只有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去进行精算,才会有如此夸张的费率。
除了技术还有产品。金融云上的金融机构如果想要做移动端,蚂蚁金服将提供“组件化”的服务,也就是把一些功能模块化,只需要将这些功能模块内置进去。发布会上技术大牛介绍,90天的开发时间缩短到7天,让你的产品品质向支付宝看齐,最大程度上减少闪退率,省电,实现弱网优化……甚至还有帮你push信息,保证1亿用户3秒触达。
真的如此美好?
鉴于这朵云刚刚发布,只能静观其变。蚂蚁金服奉献了服务,自己则赚了生态,而这个生态未来将会是怎样的?集裁判、运动员、场地提供者于一身的蚂蚁金服,与小微金融机构的关系将如何维持?
提问环节,蚂蚁金服的高管团队并没有说太多。Lucy姐(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兼CEO彭蕾)最后给出了一个回答:有一种方法叫做“用自营的方式做平台”,例如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有很大的开放性,容纳更多伙伴进来,既是“自营”又可以算作“平台”。她自己认为,自营和平台其实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关系。
(图片为现场拍摄,渣画质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