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还是不撕,这是个问题
坚果的文艺青年版发布会,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相较于T1和坚果时的轰动,这次的文青版坚果发布显得格外低调。当然,没有了铺天盖地的争议,传播力也逊色很多。究其原因,除了产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亮点,锤子团队的营销方式也值得研究。不再让老罗打头阵撕逼,而是将多更多的诉求和表达聚焦在了温情上。
老罗为何不再撕逼?
因为他了解锤子青年,也明确自己的商业企图。
大部分锤青的消费能力虽然未必高于米boy,但却一定不能接受小米塑造的用户肖像,所以坚果文青版在锤青和米boy中间用左小、李志制造了更多割裂。虽然面儿上不再有激烈的冲撞,但暗流却更加汹涌。
锤青是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特倾向于用塞满左小的心去鄙视世界。他们和米boy的对抗更像宗教战争。弄死对方才是终极目标,喊话不过是无用的洒洒水。
所以,这也决定了这次锤青文艺版的营销基调,不再品牌滋扰对手,只是默默地树立图腾,归拢教众。
手机圈的撕逼归于平静,撕逼的风潮却从未平息
就在这两天,大街网也尝试了自己的第一场撕逼之旅。他们组了个送葬方阵,前半部分是挽联和棺材,后半部分是自己的SLOGAN“分分钟把你聊跳槽”。
“迎面走来的是大街网方阵,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举着醒目的挽联,扛着硕大的棺材,昂扬地向着主席台走来。”这是我看到他们快闪方队时脑子里的第一反应。
作为一个主打社交招聘的公司,“分分钟把你聊跳槽”这个核心信息的输出是成功的,因为长久以来,招聘网站都是作为一个中介的角色,通过简历买卖让应聘者和求职者形成接触。而应聘者和求职者具有着天然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对等性无法通过招聘网站进行弥补。
试想,作为一个大型企业,一天收到的简历是以万计的,在处理这些简历的过程中,能否被留下更多看的是你的运气。而另一边,更多公司得不到和目标求职者的充分交流的机会。
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的发生,虽然企业方是站在筛选者的角度,但是却得不到公平的筛选待遇,因为他们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和全部求职者接触,也无法对求职者主动伸出橄榄枝。
而在求职者这一方,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除了简历外,无法为心仪的企业展示更多。甚至连直接交流的机会都没有,这也难免让求职者产生怨念和愤怒。
而大街提出的“聊”这个概念,虽然在产品上未必能根本解决问题。但至少从传播概念上,赋予了积怨已久的双方一种平等的身份感和一次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
这个逼,撕的值。
撕逼相对于传统的公关传播,是一种更加激烈的信息交流
通过攻击某一方弱点或者开启行业群嘲来凸显自身优势,引发群体好奇,加深群体印象。撕逼可以制造大量的信息冲突,让信息点不断发散和发酵,引发新的话题和争议。在不断的争辩、解释和冲撞中,顺理成章的释放源源不断的信息。
但是,也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适合跃到台前,扛起大旗。撕逼不是泼妇骂街,如果你仔细观察这几年来的撕逼大师们的杰作,你会发现这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街头格斗,每一步都是精雕细琢的行为艺术。
你是站在自家房顶儿上骂还是站在帝国大厦楼顶上骂?你选择对手隔壁尼古拉斯家大儿子还是选择邻村儿李二狗?你是先来一句你大爷还是上来直接就一个大嘴巴?你是先出勾拳还是摆拳?你是选择边打边跑还是死磕到底?玩儿大了你是找人铲事儿还是进局子硬扛?你是陪医药费还是双方握手言和?你是真的下了决心要打,还是仅仅是一场秀?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你到底是要打给谁看?
在公众眼中,相比平铺直叙的报道,他们永远更喜欢看的是一场接一场的热闹。在这个时代,权威者与挑战者的游戏永远玩儿不腻。公众乐于看到权威被掀翻,挑战者上位。然后再重复一次之前的故事。他们是挑战者染指巅峰时的利剑,也是挑战者落下神坛时的板儿砖。
问题是,你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