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生创投陈杰:不会第一波冲入互联网医疗
国内专注于早期医药领域的创投机构并不多,作为可以掰着手指头数过来的十来名选手之一,元生创投的逻辑是:由于有技术背书,医药领域的早期投资其实比烧钱式的互联网投资来得更靠谱、风险更低、性价比更高,而这种技术也许并非是原创新,而是更是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快速跟进式创新。
“快速跟进”降低风险
生物医药领域项目的一个特点是,融资的轮次和项目本身的早中晚期并不完全匹配。有的项目已经做了C轮,但还在临床阶段,未来3-5年还会有巨大的估值提高空间,项目其实还是在早期。而有些公司的产品可能都接近上市了,但是规模还不大,经过投资之后,未来3-5年会迎来估值和企业价值方面的巨大提升。
在元生创投的投资领域中,有1/3左右是投向了产品上市前、临床阶段或者临床前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团队。
这种聚焦早期医药项目在退出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投后期的接盘者多,项目竞争激烈,价格贵。“我们去年投的很多项目,今年做项目募资的时候,很多其实有卖老股退出的机会,但我们为了更高的收入,还想继续保留项目的股份比例。” 在第四届“东沙湖杯”千人计划创业大赛期间,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在项目来源上,元生创投扎根于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BioBAY),有一半的项目来自于这一园区。这里有400多家生物医药的创新企业,而在过去一年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业界募资和评比最突出的10个项目中,有4个左右都是在苏州。
陈杰表示,在新药研发上,国外企业的确基础雄厚,跨国药企每年把销售收入的5-10%投入到新药研发,新药研发的小公司也很多,他们都在较大程度上去做真正的“first-in-class/best-in-class”(首创一类新药)。而国内以前的药都是仿制药为主,现在是做到了“me too, me better/fast follow on”(迅速跟进)为主,自主创造新药的成功案例还很少。“可能再过5-10年,中国企业会慢慢在某些领域达到研发最领先的方向,但现在受制于人才储备、资金实力、医疗体系等原因,还不足以支持。”
也正因为如此,元生创投在很大程度上投的是迅速跟进类型的项目。
“如果投那种完全创新的药,风险就特别大。而那些迅速跟进国际研发品种、在临床三期或者产品已经上市的项目,可以比原研药在药效、安全性上有更多改进,而且机制和靶点都已经被验证了,风险会小很多。”陈杰表示,这同时也带来了其他挑战,包括专利能否绕开原研药专利、专利保护期多长、自己开发这个药可能会有的其他的风险等。
陈杰认为,在创新的道路上,国内企业先要做的也许不是完全原创,而是迅速跟进、进口替代——那些改进型的医疗器械、药物研发都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和回报。
“很多跨国公司在国外已经给病人用上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方法,但是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发中国市场,而中国病人又希望用到,他们往往到全世界找最好的药、医生和方法,如果我们投资的企业能提供这些的话,企业产值、创造的就业自然就能出来。如果国家能对这样的投资再多一些支持,对于经济结构转型也会有很大帮助。”陈杰说。
谨慎对待互联网医疗
陈杰向记者强调,面对各种风口,一定要有审慎的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现在处于风口上的精准医学和互联网医疗,很多的同行都去投,元生创投也在密切关注。
对于精准医疗,原生创投的团队在2013年末分析认为这会是一个热点,在2014年投资了AdmeraHealth和健路科技,当时团队管这个领域叫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至到今年初市场上才有了精准医疗的提法,这两家公司已经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但对于互联网医疗,陈杰则持保守态度,对互联网医疗的项目非常谨慎,并没有投资,仍然在观察。
“我们虽然投生物医药的早期会有一些风险,但是它的风险比起互联网医疗的风险还要小。”陈杰说,元生创投在2014年投的10个项目目前都进展不错,没有任何一个项目展现出要失败的迹象,但是如果投的是互联网领域的项目,他认为可能10个里面会死掉5、6个。“医药领域的项目不像互联网的回报那么高,50甚至100倍,我们可能一般5、10倍比较多,比较成功的也会有几十倍的回报。比起互联网领域的项目,我们的确不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而是比较稳健的。”
“我们投的医药、医疗器械项目,很多企业都死不了,因为即使某个品种失败了,还有后续品种,我们很少投单品种公司,而是投一个研发团队和平台,这样即使某个品种失败了,还会有后续的产品,而且前面研发的即使失败,还有一些专利可以想办法赚钱。”陈杰说。
陈杰认为,互联网医疗带有真正高风险的原因在于,医疗本身比较复杂,加上政策、现有医疗体制等原因,这一领域要成功就更难。
“先把医疗的问题搞清楚了,再看怎么和互联网结合。可能互联网能解决订个饭、订个票,但医疗的问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解决,比如怎样给医生一个公平合理的报酬?层层流通环节中把药价抬高、过度医疗、医保等问题,每个都很头疼。”陈杰表示,互联网医疗的确是个方向,但它需要的时间和过程比较长和曲折,因此不会第一波就冲进去,而是看合适的时机再考虑进入。
一方面,陈杰对于对于这类锦上添花的所谓“风口”保持谨慎,另一方面,对自己看好的领域,陈杰可以做到雪中送炭,会在其他基金犹豫不决的情况下,作为领投方或者单独投资方,以有利的估值拿下项目。
“博瑞医药在2014年初由于现金流的问题,遇到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我多年前就开始跟踪博瑞医药,凭借对管理团队的认可和对产品丰富的产品线的潜力的认可,我们在上一轮独家投资了博瑞生物,帮助公司渡过了最难关。公司在2015年已经取得不错的业绩,实现盈利几千万,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比元生创投上一轮投资的估值上升了一倍。”陈杰告诉记者。
还有一例是开拓药业。元生创投对开拓药业的上一轮的投资,是开拓药业在申报临床批件前,这个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绝大部分VC都不敢轻易下手投资。元生创投看好开拓药业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新药品种和团队的能力,在上一轮独家投资。投资之后,开拓药业迅速取得临床批件,开始临床工作,而且临床进展远超预计。陈杰告诉记者,最近开拓药业完成了约6000万元的融资,估值相对于上一轮,翻了接近三倍。
还有一家叫做凯瑞斯德生化的企业,它为全球创新药提供核心原料药中连体,因当时缺乏明星销售产品,融资出现困难。“我们的经过分析公司产品线后确认,由公司提供核心原料药中间体的三个新药在未来两年获批FDA批准的可能性很大,一旦获批,销售就会迅速上量。”陈杰说,看清这一点,他们就坚定杀入,如今一年半过去了,凯瑞斯德生化拿到未来三到五年的大额订单,直到这时,资本市场才留意到公司的变化并开始热捧,最终国内某顶尖VC领投下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