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和尚"Uber:看O2O搅局者如何破中国式困局
Uber经过5年的扩张,通过以用户为中心,依靠大数据的支持向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共享经济化商业模式,它的势力版图目前已囊括全球大部分一线都市。然而从12年开始,Uber开始陷入越来越多国家的法规限制,来自出租车公司的控告,国家政府的限制,以及随之而来的司机问题,游行抗议,都让Uber负面新闻不断。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市场,Uber自然也想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然而,在它快速扩张的背后,有哪些风险和隐忧?所谓外来的和尚难念经,Uber在中国一定会面临内地法律的约束,本土化竞争“狼多肉少”的局面,以及政策受到排挤等困境。作为一名外来的“搅局者”,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该如何适应中国格局?打破垄断者的商业壁垒?我们将在本篇报告中逐一分析。
Uber在中国“拉帮结派”
从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需求维度来看,“行”属于支出占比较高,且是消费频度较高的需求。在中国一些蓬勃发展的城市中,对运输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出租车资源供给紧张,客户体验也无法令人满意。同时,中国的城市消费者已经习惯于用智能手机去满足各种生活需求。因此,使用一个APP来呼叫到车辆或出租车,并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对于中国城市消费者来说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出行方式。
Uber CEO在最近的电子邮件中提到,“中国现在代表美国以外最大的地区。根据目前的增长轨迹,中国很可能会在年底前超越美国,成为优步最大的市场。”Uber也已经挖掘到了这个未满足需求的“水库”。
1、“抱大腿”与百度强强联手
去年底,百度与Uber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在它的地图和百度搜索上帮助推广Uber。百度和Uber合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O2O服务。
2、野心勃勃,打造产业生态链
今年4月,Uber 宣布与法国汽车品牌 DS 签署面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合作协议。DS 作为 Uber 在中国的第一家整车品牌合作厂商,将提供上亿元的首期 3000 辆整车销售让利,为 Uber 平台上的租车合作伙伴和Uber拼车车主提供 “零首付、零利率、零月供、零压力” 的购车金融解决方案。
3、入乡随俗,先看“大Boss”脸色
为了配合独特的中国市场,Uber将在中国建立独立的实体,拥有独立的管理以及独立的总部——包括服务器设在本地、按要求申请增值电信许可证,引入中国投资者。另外Uber也非常注重对本地城市的贡献。在贵阳大数据峰会上Uber CEO表示,在“互联网+”战略下的Uber模式可以促进就业,减少上路的车辆,改善城市交通质量。
从以上Uber在华的布局来看,它的发展战略是以“寻找痛点”,“背靠背出牌”和“信任投票”三条线入手。痛点,是Uber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上,让竞争对手感觉竞争压力的一个定位突破口;背靠背出牌,是企业在这个时间点找到战略的合作伙伴,大幅降低营销等成本,在挑战对手中保障损失小于对方。“信任投票”则是一种技术手段,潜移默化的让消费者站队支持自己,并形成一种长期的习惯。
Uber在中国-外来的和尚难念经
虽然Uber在近年来在全球发展迅速,但从12年开始,Uber开始陷入越来越多国家的法规限制,来自出租车公司的控告,国家政府的限制。随之而来的司机问题,游行抗议,也让Uber负面新闻不断。
2014年,德国法兰克福一家法院发布禁令,将在德国全境封杀Uber。因为Uber对当地出租车行业带来了不正当竞争,部分司机没有获得必要的牌照和保险,且存在选择性接单问题;2014年12月,出于同样的原因,法国内政部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禁用Uber;Uber在印度曾因2014年12月的司机强奸事件在新德里遭禁。同样,Uber在中国的发展也存在些许不确定性。
1、最大的“紧箍咒”:法律
中国国家交通运输部早就明令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Uber是避不开这条“铁规”的,如何周全应对考验Uber的不光是技巧,还有对中国市场和政策法规理解和把握。据即将正式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的规定了对于运营专车服务的资格资质要求。其中,需要中国组织机构,法人,运营资格牌照以及本地服务器这几点Uber都不符合。一旦真的实施管理办法,那么Uber面临的则是变成了一家不合法的运营平台,沦落到与 Facebook、Twitter的地步并非不会发生。
2、Uber本土化:“狼多肉少”
对于来中国市场“挖金”的Uber来说,未来的发展也和滴滴快的、神州、易到等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密不可分。7月29日,滴滴快的宣布,将投入5亿元发展“滴滴巴士”业务,并计划年内将服务范围拓展至全国30个以上城市。目前用户主要通过滴滴巴士微信号等方式预定巴士,预计该服务将在未来两个月内登陆滴滴打车App。瞄准城市上班族斥资5亿发展巴士业务。另一方面,根据比达的数据统计,2015年6月,在专车领域,滴滴专车凭借其在打车领域高的用户认知度和不断的高额补贴,促使活跃用户渗透率稳居首位,拥有81.2%。易到用车为15.8%,Uber为11.3%,神州专车为3.7%。所以Uber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想迎头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不赚钱的公司,烧钱能持续多久
据Uber官方6月底公布的数据,Uber在过去一个时间段(具体时间未知),营收4.15亿美元,亏损4.7亿美元,可以说是烧钱的大户。 其实Uber的商业模式,要靠庞大的交易量来支撑,需要大量的司机与大量的乘客,因此Uber会把人口密度作为选址的最重要标准。中国作为Uber未来全球第一大市场,为了在新市场争夺用户,Uber需要经常提供高额的补贴,花高价聘请法律专家,砸重金做营销推广。但是Uber一直都做着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为了下一轮融资顺利筹款,我相信Uber还会做出个大肆扩张的姿态,但若不考虑各市场的特殊性,玩命砸钱终将带来麻烦。
4、刷单风险--打车软件的灰色地带
虽然滴滴和Uber一直在研发反欺诈系统,对刷单进行监控,但似乎并未能有效控制刷单现象,投机者们总能找到新的方式绕过监控。从散户到庄家,打车软件刷单金融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司机和乘客通过手机号加微信,钱款通过微信支付完成;2、这些微信好友聚集成一个个微信群,司机在群里向职业刷单人发出“打针”请求;3、一个人可以拥有司机和乘客的双重身份,同时操作很多手机,彼此“打针”;4、一个组织购买上千部手机和SIM卡,完成上千个出行的发单,这就成了一个典型、有组织的刷单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