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机器人只能“杀”死99%的媒体从业者

站长资源 2021-07-09 13:41www.dzhlxh.cnseo优化

新闻记者要失业了!这是腾讯采用机器人Dreamwriter写稿后,舆论表现出来的“惊恐状态”。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互联网科技的力量成功让读者认同了基于个人兴趣的定制新闻模式,现在,机器人要开始大面积”生产“新闻了,以“生产”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写作”——人们对未来的想象绝望多过乐观,因为这意味着,又将有一大批吃媒体饭的人要被迫转行了。

其实机器人写作腾讯不是首创,去年,美联社在关于公司季度财务情况上的新闻,就已经全部交给机器人写作了。机器人写作这种冷冰冰的数据新闻,解放了一大批新闻记者,他们可以将写作视点投入到更深入、更需要人亲身观察的新闻现场,当然,如果你是那种在媒体行业欠缺观察力、或者能力平平之辈,那就要赶紧做准备,换个地方了。

机器人只能写作那种没有“人情味儿”的新闻稿件,它们在获取、分析新闻数据之后,提炼出核心观点,然后根据系统设定的结构、格式,生产新闻。但要说机器人将在未来取代人类所有方面的写作,还是不太可能的,这并不是一个“目前技术还未开发到这个程度”的技术性问题,说不太可能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我们是“人”。

电影《她》中,主人公还没走出婚姻的阴影,一次偶然,他接触到一位声线迷人、优雅而性感的机器人,他与这个只有声音存在的智能机器人开始了漫长的恋爱。在电影讲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主人公一步步从机器人的抚慰中,走出破裂的婚姻,愈合了心中的伤疤。然而到后来,机器人系统坦陈自己与成百上千位男士同时进行“亲密互动”时,主人公顿时失落无比……他的内心潜藏的人的本性终于显露,而他也明白,那种强烈的情感需求终究是机器无法给予的。

当我们回归到新闻业,去探讨人在新闻报道中的“情感需求”时,依然能够成立。在每一次巨大的灾难性事故后,电子屏幕上如果只出现一窜又一窜的伤亡数字,人们只会感觉到麻木、无知无觉,而如果有那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伤亡图片,辅之以那些在灾难里动人的救援故事,人们便会生出感动之情,哀叹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渺小,珍惜眼前的生活。虽然鸡汤,倒也真实。

机器人取代人类写稿,是一场靠“数量”和“效率”取得胜利的战役。我们难以想象,那些注重记者洞察力的人物稿件,那些对某个现象长期观察,慢工出细活的特写稿件,会借由人工智能而大规模“制造”出来。这两年,纽约客记者何伟、欧逸文对中国现实社会的长篇报道,激发出了中国的非虚构写作热情。在这些真正热爱文字的记者身上,你会发现他们的行文中有一种无法抹去的个人风格,正是这些高度个性化的文风,让作为记者的他们脱颖而出,赢得了万千读者。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当我们回看那些在公众中颇有影响力或青史留名的伟大记者(如威廉曼彻斯特、李普曼等人)时,很少有作为财经报道出身的专业记者,在这里当然不是说财经记者不值一提,只是他们的领域里缺少情感的抚慰,文字中更天然欠缺一种煽动力。这些青史留名的伟大记者,或者喜欢书写公共事件、或者着迷于英雄在时代巨变中的巨大作用力——正是这些,让读者沉迷。

当大数据和云计算进入到用户需要付诸情感来体验的领域时(不管是小说写作、新闻报道,还是影视剧制作),它定然会显示其自身的局限性。

它能告诉你凯文史派西和大卫芬奇是制作《纸牌屋》的保障,有了两位剧即可一炮而红,但它却料不定拍到第二季、第三季时,这部片子已经味同嚼蜡,与常规的肥皂剧几无区别。

作者:何熠 | 来源:iDoNews 专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zhlxh.cn 金源码 版权所有 Power by

网站模板下载|网络推广|微博营销|seo优化|视频营销|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网站建设|织梦模板|小程序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