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系”攻占新三板 马云玩投资为何败给了马
目前的新三板无关腾讯、阿里战争的大局。但新三板却是一面镜子,照的尽管不是妖,却是对巨头们投资能力的一种检验。
9月14日,随着新三板挂牌公司益盟股份正式由协议转做市,腾讯系旗下的第一家新三板做市公司诞生。
而一个多月前,腾讯系的另外两家公司——好买财富和鲜花O2O公司roseonly也宣布将在新三板上挂牌。
至此,新三板领域的第一大系——腾讯系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截止9月18日收盘,益盟股份的市值为69.08亿,而腾讯作为持股20%的第二大股东,持股市值为13.8亿元。
腾讯对好买财富和roseonly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8%和10%,持股比例并不低。
相形之下,作为腾讯最大的“敌人”,阿里巴巴旗下只有一家公司——恒大淘宝预备在新三板挂牌,而且亏损严重。
无法否认,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两者旗下的公司挂牌新三板并非马化腾和马云刻意而为,更多是顺水推舟罢了。
换句话说,目前的新三板无关腾讯、阿里战争的大局。但新三板却是一面镜子,照的尽管不是妖,却是对巨头们投资能力的一种检验。
毕竟,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IT巨头已逐渐告别内生式增长,走向“大公司以投资驱动增长”这一路线。
而这些投资,事关腾讯和阿里的未来。
新三板第一系:2年赚3倍,腾讯系渐成
尽管9月14日才正式转做市,但益盟正式登陆新三板是在今年7月29日。
除了自身素质不错外,益盟的另一个卖点是腾讯的入股。
富姐获得的资料显示,腾讯对益盟股份(又名益盟操盘手)的投资发生在2012年。
而腾讯第一次对外公告此笔投资是2013年。
腾讯在当年3月公布的2012年四季报中披露,其投资了一家证券软件服务公司3.8亿元,获得20%的股份。
而这家公司就是益盟操盘手。
以账面价值计算,目前腾讯在这笔投资上获得了超过3倍的回报。
应该说,除了战略上的考虑,腾讯挑选企业的眼光很是不错。数据显示,益盟是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上十大最会赚钱的公司之一,其以2.1亿元的净利润排在整个新三板行业第十位。
除了利润,益盟的其他财务数据也相当好看。
半年报显示,今年前6个月,益盟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75%,净资产高达26.61亿元。
在益盟之前,股票行情软件商们大多都已经登陆了A股市场。东方财富、同花顺、大智慧等,在这波牛市中,这些备受股民们追捧的“免费”软件都实现了华丽丽的变身。
在最高位时,东方财富的最高市值曾超过1300亿元。目前,东方财富的市值仍高达584亿,是益盟的8倍,但其利润只是益盟的5倍,市值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除了益盟,好买基金也是腾讯碗里的菜。
好买财富的转让说明书显示,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持有其1484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8%,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不过,这个第一大股东只能说是单一大股东,腾讯并不是实际控制人。
目前,杨文斌其他人通过签署《共同控制协议》的方式,一同直接持有公司2463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7%,构成了好买财富的实际控制人。
而鲜花O2O公司Roseonly目前正筹备在新三板挂牌。
这家腾讯系公司在2013年获得腾讯的投资,目前估值数亿美金,而腾讯占有其10%的股份。
大公司以投资驱动增长:腾讯暂时领先阿里
为何要再次把腾讯和阿里拉到同一个碗里做比较,并非富姐无事生非,而是资本市场最近的巨大变化。
一周前9月8日,阿里巴巴的股价下跌4.7%,报收于60.91美元,市值为1530亿美元。这天,阿里巴巴“亚洲最大互联网公司”的头衔被腾讯夺走。
要知道,在一年前,阿里的市值还是腾讯的两倍。
无论PC时代,还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与腾讯都是死对头,双方在社交、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移动支付等多个领域相互渗透,都有主动或防御性的竞争。
从目前来看,在新三板的比拼无关阿里和腾讯的战局,但却是两者战争的一个缩影。
其大背景是,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已逐渐告别内生式增长,走上“大公司以投资驱动增长”这一路线。
在过去的2014年,阿里动用了60亿美元至70亿美元,投资或收购了36家公司,腾讯动用了70亿美元到80亿美元,投资或收购了44家公司。
问题,这些投资正在接受考量。
在阿里巴巴持续下跌并破发后,华尔街开始重估中国互联网公司。
从目前来看,腾讯的生态圈搭建无疑更成功。
马化腾说,过去确实很多不放心、不信任,出于本能很多事情百分之百自己做,包括搜索、电商等,现在我们真是半条命,我们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了,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生态。
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连接一切”,是腾讯2015年上半年投资的关键词。
具体到投资策略,腾讯最核心的就是战略价值。
也就是所谓的“卡位投资”,目的是确保腾讯在一些“能力不够”的行业的战略位置,。仅仅2014一年,腾讯就完成众多重量级投资,包括京东、大众点评网、58同城等诸多细分领域巨头,投资并购金额超过400亿元,市值达到2000亿美金。
另一方面,腾讯投资早期项目主要针对一些腾讯认为有战略资源的项目,腾讯希望能在项目的A轮或者B轮就介入,更早的天使或者Pre-A轮。
和腾讯一样,阿里也是成功投资的典范。
阿里巴巴上市前夕,通过疯狂收购,充分拓宽阿里帝国的疆域,令华尔街投资者对阿里巴巴充满期待,也迎来相当高的估值追捧。
从这点而言,阿里似乎更像一家投资企业,10年来阿里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大肆收购,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阿里先后进行了超过57起的投资、一半以上的投资都超上亿元人民币,粗略计算投资金额超过180亿美元。
有人直呼“马云疯了”,也有人认为“有钱人就是这么任性”。其实,阿里的每一步投资都透露这位商界拿破仑的野心:正在悄然打造他的无边界商业帝国。
但这些投资目前受到了一些质疑。
有评价说,阿里试图通过不断投资或收购别的项目组建一个个生态系统,寻找新的增长点,但这种尝试存在着风险,因为会分散阿里的资源,尤其是缺乏人才,可能导致阿里不能很好地控制,而且各个领域还会有专注者的挑战,阿里并不具有优势。
这与腾讯始终围绕自己社交平台扩张不同,也与百度深入技术研发不同,这种“搭建”方式比较脆弱。
阿里的问题在于多线开花,到处设计故事和想象空间,但主营业务却受到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