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 “造血”功能升级
洪偌馨
日前,京东金融公布,“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项目已获批,由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完毕,融资总额为8亿元,将于2015年10月在深交所挂牌。
尽管近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进,但无论是从市场的参与主体、总体规模还是基础资产的类别来看,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而在这其中,互联网金融机构参与的更是少之又少。
上一个类似的案例还要追溯到2013年7月,阿里小贷发行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不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项目仅仅等批文就用了7个月的时间。
所以,无论是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还是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该项目的落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打通了消费贷款者和市场投资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互联网金融平台有了更好的资金获取渠道,自身“造血”功能升级。
应收账款证券化引入“循环购买”
此次,“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这也是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消费场景产生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而此前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可能更聚焦小微企业贷款。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
通常所谓的资产证券化,是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一部分资产,打包建立一个资产池,并以其将来产生的现金收益为偿付基础发行证券。其中,现金流的稳定性是最关键的因素。
但是,由于京东白条是循环型信用,用户赊购的应收账款可以在30天内随时还款,因此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这笔应收账款余额会随着用户的不同行为而出现波动。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般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期限都比较长,可以两年、三年甚至十年计算,但京东白条这个应收账款的周期一般都较短,可能只有几个月甚至几天,且具体的还款时间还非常不确定。
“这就出现了短期资产和长期证券的错配。”据他介绍,在京东白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其资产池因为不停地有用户在还款,京东就需要不停地给资产池注入新的白条应收账款以维持“池子”的稳定性。
“相应的,对于证券的发起人而言,在证券到期之前,如果应收账款组合中的资产偿还了,可以用偿还所得的资金购买新的资产,即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循环购买新的基础资产方式组成基础资产池,如此循环一直到证券到期。”黄嵩称。
上一次类似的产品出现是2013年7月,阿里小贷发行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引入“循环购买”解决了资产包实时变动的问题,令投资人和借款需求更匹配、降低了原始权益人的成本并且提高了资金效率。
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款的证券化实则可看做是大数据信用的证券化。当然,引入“循环购买”对于提供基础资产的机构的风险甄别能力、技术操作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升级“造血”功能
通过资产证券化,互联网消费金融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打通了市场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资金融通。这样一来,互联网金融机构自己便有了“造血”功能,更重要的是,这个途径大大降低了它们的资金获取成本。
此前,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也试图通过对接P2P网贷平台,将资产包进行债权转让,转给网贷投资人。例如,2014年6月,分期乐成立自己的P2P网贷平台桔子金融,直接与分期乐对接。
虽然这样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从成本上来看自然不是最优的选择。现在P2P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7%~12%左右,再算上各种服务费、渠道费,最终成本起码在15%以上。
而据了解,此次京东白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优先1级的债券最低发行利率仅为5.1%,低于当前市场上已经发行的所有涉及互联网借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也远低于通过P2P等其他方式获得资金的成本。
拥有良好的“造血”功能为何如此重要?最简单的逻辑是,优质的资产总是寻找最便宜的资金。那么,资金端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在资产端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获取优质的资产,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