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与阿里在创业时做对了什么?前副总裁拍纪
《扬子江大鳄》这部纪录片之前在微博上一度流行,尽管清晰度不高,在国内没有获得播出授权,但仍然挡不住互联网人的好奇,就连普通人也想一探究竟,为什么马云和他创立的阿里巴巴能够如此成功?它从一家民宅起家,有 18 个合伙人,创始人马云不是技术出身,如今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巨头之一。在创业早期,阿里做对了什么,马云又有什么样特别的企业家精神,这部片子提供了一种思考和答案。
纪录片的导演、编剧波特•埃里斯曼之前并不为太多人所知,这部作品让他从幕后走到台前。他是阿里巴巴最早加入的美国员工之一,曾任阿里巴巴国际及阿里巴巴集团的副总裁,主要负责公司的国际网络运营、国际 PR、市场营销等事务。阿里巴巴从创业公司发展成为一家独角兽大公司时,波特可谓亲历者,他于 2008年 离开阿里。他和马云以及创始团队经历了互联网泡沫、SARS 危机、淘宝战胜 Ebay、阿里国际在港上市等重大事件。
如今,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他对阿里巴巴的观察和看法写成《阿里传》一书,而狼蚁网站SEO优化的 40 堂课即是波特从马云和阿里巴巴创业过程中学到的 “心法”,涉及商业、生活与企业家精神,是这些让马云和阿里巴巴如今发展成为一个成功且极具特色的大企业。长文近万字,一条一条连成体系。36 氪对波特•埃里斯曼的采访稍后奉上,他会谈一谈他眼中的马云、创业期的阿里巴巴以及那些让阿里崛起的重要角色、价值观和梦想。
以下 40 堂课摘录自波特•埃里斯曼的新书《阿里传》:
在阿里巴巴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乎企业,关乎人生。这段经历颠覆了我对个人潜能的看法,让我认识到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只要在合适的环境里工作也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教会我怎样才能实现梦想,让我知道儿时我们听到的一些心灵鸡汤在商业当中居然也能适用。有个故事叫作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我索性把在阿里巴巴学到的东西总结为以下这 40 堂课。
一.关于追逐梦想
1.梦想要远大,非常远大
只要马云让经理们为公司设定目标,我们都会拿出最乐观的估计。马云往往会把最终目标提高到预计的 3~4 倍。刚开始,经理们自然是不太情愿,马云告诉他们要有梦想,他对所有人都说:“如果你都不去想象,它就不会发生。” 而到了年底,我们几乎每次都完成甚至超出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2.永远不要低估自己
我加入阿里巴巴时,马云逢人就说自己会在 4年 内辞职。“我是个英语老师,不是 CEO 的料。” 他常常这么说,强调他会适时退位让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同时,他也告诉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不要想着做管理人,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商业经验。但是,通过努力工作、自我教育和不断接受新想法,马云和这些联合创始人成长为 CEO 和高管人员,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这让我认识到在像互联网这种瞬息万变的行业当中,没有谁是专家,最好的人才往往就是镜子里的自己和现有系统里的成员。
3.永远不要高估对手
当年在马云的公寓里开始做淘宝网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被 eBay 这个强大的对手吓倒。那时, eBay 是行业老大和媒体宠儿,比我们的资源多得多。然而,尽管大公司把自己塑造成外表很强大的样子,但是很可能是外强中干。就像我们永远不能低估自己一样,我们也永远不能高估对手。
4.一定要有好点子
马云是个极其会激励人的领导,阿里巴巴业务的核心仍然是一个好点子—通过互联网把买卖双方连接起来。很多时候,创业者空有激情、价值观和梦想,却没有一个足够好的点子。不管雄心有多大,没有好点子就无法成功,这应该成为常识。
5.要做能活至少 102年 的企业
我加入阿里巴巴时,马云说他希望把阿里巴巴做成能持续 80年 的企业,“和人的生命一样长”。很快,他觉得 80年 还不够长,他把时间延长到了 102年,“这样阿里巴巴就能够跨越三个世纪”。设定这样一个长期的目标会改变每个人的心态。人们会努力达成长期目标,而不是按季度工作。
6.问题越大,机会越大
比起中国,在西方,电子商务的起飞要迅速得多,因为西方已经有高效运行的市场。所以在美国和欧洲,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要少得多。但是,当阿里巴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时,在电子商务上遇到的障碍几乎是不可逾越的,而且有很多人质疑说中国的问题实在太多,电子商务根本发展不起来。然而,阿里巴巴用多年时间终于从无到有地建成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所以比起西方的电商公司,阿里巴巴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可以说,阿里巴巴从 0 开始创造了这个市场。因此,它也能获取更多的胜利果实。
7.今天很难,但是后天会很美好
马云特别爱说一句话:“今天很难,明天更难,后天会很美好。但是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没能看到后天的日出。” 实践证明这话非常正确。如果要让人更关注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让他们认识到创业的过程中不仅有喜悦也有痛苦。要想做成伟大的事业就必须经历一系列磨难。
二.关于战略
8.把重心放在客户身上,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阿里巴巴的信条一直都是 “顾客第一、员工第二、投资者第三”。这与那些认为公司首先要对股东负责的说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这两种目标并不矛盾。在 B2B 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我们的竞争对手按照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行事,导致公司跌入深渊。我们当年与 eBay 竞争的时候,也认识到华尔街投资者给 eBay 带来的压力让他们无法以长远利益为重。相比之下,为顾客提供更多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要比迎合投资者最新的炒作题材需求要重要得多。如果你能让顾客和员工都满意,投资者最终也会得到回报。
9.向竞争对手学习但不要照搬
马云常常拒绝阅读关于竞争对手的书,这点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他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简单地把一种商业模式从一个市场复制到另一个市场算不上创新。我们可以向竞争对手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好自己的顾客,为顾客提供新颖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简单地抄袭。一旦你详细地了解他人的做法,难免会先入为主。就像马云说的:“向竞争对手学习,但不要照搬。照搬他们,你就会死掉。”
10.盯住一只兔子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