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要革外卖行业的命,在饿了么们之外还能
昨日,黄太吉获B轮1.8亿人民币融资,这家较先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餐饮业的企业,在沉寂许久后又出现在了大众视线中。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当日对外宣布称,这家一直将餐饮O2O挂在嘴边的企业此次拓展了“外卖”业务,意图做自有品牌的大批量外卖生产配送业务——不仅要革了自己的命,还要革整个外卖行业的命,挑战不能盈利的外卖O2O们。
这边厢先把外卖们不能盈利的定论放一边儿,单看颠覆外卖的目标也吓人一跳——一个装备着互联网思维的餐饮企业就这样与整个外卖行业叫板,真的是件细思极恐的事。谁都忍不住要反问一句:外卖市场还有缝隙让黄太吉插针吗?
为了在探讨这个问题的可行性,我们就先来看看当下整个外卖行业的形势。
几大外卖平台不上不下,艰难求生
纵观目前整个外卖行业,仍是多强争霸、相持不下。在BAT等巨头通过自建或战略投资的方式,深度介入外卖市场参与竞争,以及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烧钱战之后,整个市场都已是竞争乏力,资金紧缺,补贴停滞。
从易观智库的调查数据看,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仍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百度外卖自上线以来,也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后来者的身份强势杀进行业前三。
图片来自易观智库
不过,虽然各大平台陷入僵局,但整个外卖市场还是在显著扩大和高速增长,互联网外卖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一统外卖江湖的霸主还未出现,战争还将继续,留给新入局者的机会也还是有的。而这个机会怎么利用,却成了大问题。旧模式的变革,新模式的完善都是整个外卖行业长期无法解决的痛点。
黄太吉在外卖上还能出什么致胜“奇招”
事实上,进入2015年以来,外卖平台的竞争逐渐从单纯的补贴战,向以用户体验为重点的质量战过渡。随着各大平台的差异化发展,外卖用户群体正在形成区隔明显的品牌意识。而黄太吉在外卖上的设想可能也是基于此,想将自有品牌做起来,以此与饿了么等平台抗争。
据了解,黄太吉的"外卖"是把生产和店面分开,做"工厂店"的模式。即就是建立一个产能共享平台,不仅做自己的品类和品牌(牛炖先生、大黄蜂、从来、叫个鸭子等),还吸引第三方餐饮品牌加入,由品牌方提供半成品,大批量交给黄太吉做热加工和配送。现在把每个店都独立开,但又同在一个商圈之中。这种模式倒是新颖,流水线式的操作和供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也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第三方入驻餐饮品牌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有赚头。小门小户的商家自然就被排除在外了。而这种模式很难为第三方商家带来自己的忠实用户,考虑到用户黏性的问题,那些大品牌的餐饮企业的入驻率可能不会太高。
另一方面, 黄太吉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并不理想。前期还热热闹闹的黄太吉,其实从去年开始就被质疑营销过剩,产品跟不上。有一些负面影响存在,而黄太吉整个品牌又不够大,在这样的品牌背景下,黄太吉想翻身先得完善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再有,就是"工厂店"成本、安全监管、物流配送、客服,以及价格方面的问题,黄太吉能不能在将自家品牌做好的基础上,将第三方品牌也做好,有待观察。
因此,在严峻的外卖形势下,留给新入局者的空间和机遇还是有的。但是,要想对行业格局造成大的影响,成功跻身进去,难度很大。不仅要解决行业顽疾和痛点,还要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这些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再新颖的模式都有可能会成为炮灰。
总的来说,黄太吉的这招倒是“奇”,但能否致胜就不一定了。要真正革外卖行业的命还需要强大的竞争优势,但现在的黄太吉,有吗?
专业大平台之外的其他外卖形式谁更有潜力
目前来说,除了几大专业外卖平台和上述黄太吉产能共享平台模式,常见的就是微信外卖订餐和餐厅自有APP外卖。
自家APP总结起来就是使用不便,难成大器。用户不可能只吃一个餐厅,更不可能每换一家餐厅就下载一个APP,所以,对消费者来说,餐厅自己的APP注定只是个配角,随时可能被卸载。
而近期也有一种新的模式出现,即和快递自提柜类似的智能提货柜的自提模式。这种模式过于小众,在物流、存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只是出来打打酱油,对外卖业造不成大的影响。
相比前两者,微信服务号的存在,为很多餐饮商家提供了独立经营外卖业务的便捷通道。现在好多餐厅都实现了微信订餐功能,相比于顾客、商家聚集于线上平台的模式,微信上面这种餐厅独立经营的平台更有助于培养商家自己的用户,增强用户黏性,和餐厅品牌感。而且通过微信定外卖,与其他平台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方便。
但是目前微信外卖还不够普及。对一些小型较散的商家来说,运营微信公众号复杂、麻烦,没有补贴,他们还是会选择依附于大平台。对于用户来说,还没有形成公众号订餐的意识。而腾讯方面,也不见将微信外卖功能更加优化的动作,服务号是在聊天列表中呈现,用户关注过多会形成堆砌,页面灵活性弱,用户体验不高。
不过,腾讯在外卖上已通过别的方式涉足,未来通过微信做外卖尚存可能。当然,在微信上做外面业务有多难,这个可能性又有多大,就另有一说,此处就留给大家讨论。
结语:
打破平静(瓶颈),适当的“捣乱”或者“不要命的尝试”是必不可少的,新的商业模式的突破和建立,总是血流成河之后痛的领悟。
外卖作为餐饮O2O最初期的一种模式,近几年也成为了巨头和各路资本厮杀比较激烈的领域。可是各方斗争了这么久,外卖的形式除了烧钱并不见大的变动,虽然从PC端和电话转移到了移动端,但本质上并无大的区别。现在,不断有新的模式出现,这对整个外卖业的发展探索是个利好。
只一点,那些和黄太吉一样,想搅动大局势、革外卖行业的命的“愣头青们”,光嚷嚷是不行的,一不小心还可能变成靶子,还需沉淀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