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棒杀和恶心,解析小米的三个认识误区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叫“苹果大危机:在中国市场被小米击败”。的确,苹果现在很是不顺。可在“中国市场被小米击败”这种说法,我却感到十分的困惑,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不可能吧?是不是我们对小米有什么认识误区呢?
关于小米,我想起我一位写作上的朋友,他对硬件很在行,至少我这样认为。对于联发科、高通、华为、台积电等厂家的产品,可谓张口就来。但他写得最多的,最有个人见解的,还是对智能手机的产业分析。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对小米、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商一碗水端平,今儿个刺小米一剑,明儿个砍华为一刀,煞是精彩。尤其是对小米,可以看出他是很用心的写。
因为看他的文章多了(他并不一定知道),所以对他的一些观点已经很是熟悉。而同他一样,专注小米研究的人还有很多。从他们的观点上,我慢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总结了一下时下一些热门的关于小米的问题,我感觉有些问题和看法是存在误区的。所以,我想在此分析一下。目的并非棒杀和恶心谁,只是理性的去看待。这也并不是跟风,因为据我的那位朋友说,他写的关于小米的文章,远不如写华为的文章阅读量高。
第一个问题,小米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吗?我感觉没有,并且小米只会越来越“差”。
很多人一直在探讨,小米的发展遇到瓶颈了吗?诚然,与以前相比,小米的速度的确慢了很多。2014年,小米共销售
6112万台手机,增长227%。而到了2015年则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小米手机销量为3470万台,同比增长33%。据此,很多声音认为小米遇到了危机,认为小米的发展遭遇了瓶颈。可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却很正常,小米根本就没有遇到危机,也没有什么瓶颈,因为今时已不同于彼时。
2010年前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仅仅是3550万台,小米手机发轫时,恰恰是中国智能手机由奢侈品神坛刚刚往下迈步的时刻,亦是诺基亚巨人的塞班被安卓即将代替的时刻,小米可谓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而今天,单单一个小米半年的出货量就跟2010年差不多,同时国内手机厂商群雄并起,手机市场已经相对成熟。这个时候,小米又怎么能像以前那样发展的顺风顺水呢?用《过秦论》的一句话讲,“攻守之势异也”。所以,之前小米发展的很好,不是单单怪雷布斯太牛,是形势太好;而今天小米不行了,雷军还是那个雷军,一切都很正常。说不定,照这种形势看,明年小米的增速还不如今年。
第二个问题,黎万强回归就能让小米回归巅峰吗?我感觉即便黎万强回来也改变不了小米的走势。
我前面说过的那位朋友,一直在呼唤黎万强的归来。在他看来,如今的雷军在销售上束手无策,只会一味的降价。而现下的几位小米高管,更是远不如黎万强。这种呼声很多人都有。的确,黎万强是小米产品神话、互联网营销神话的见证者、缔造者之一。但是,别忘了,黎万强塑造这个神话的时候,那时的中国手机市场除了苹果的神话,还有别的神话吗?那个时候,诺基亚的古老神话无非是砸核桃,而三星是质量的象征。可以这样说,小米初期,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是个缺乏神话、急需造神并且是急需平民产品神话的时刻。
黎万强和雷军一样,把握住了那个好机会。但是,当其他厂商都明白高配低价的时候,当其他厂商也明白粉丝营销的时候,当所有人都看透了饥饿营销是怎么回事的时候,黎万强那一套迟早要过时。这就如同360的免费策略,在PC时代横行无阻,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老周还是那个老周,可他却不得不去做手机。所以,即便是黎万强回来重掌小米销售的帅印,也改变不了小米的走势。因为现在是买方市场,现在手机厂商多得要命,现在的硬件越来越便宜。
第三个问题,小米是不是击败了苹果?我认为不是,小米只是占据了苹果不要的那部分市场。
“苹果大危机:在中国市场被小米击败”,再回到我最近看到的那个标题。之前,也出现过“苹果击败小米夺得中国市场”这样的标题,我想,这绝对是一个误解。8月3日,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米和华为手机2015年第二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超过苹果和三星,分居第一和第二名,小米排名第一,份额为15.9%,华为份额为15.7%。很显然,这个数据是销售数量上的百分比,假如算销售额的话,最终结果肯定不是这样。
小米的“机海战术”,占领的基本上是中低端手机市场那块儿(今年红米2A某三个月销量510万台的数字我们应该还记得),而这一块儿,基本上不是苹果手机的战略目标。小米和苹果,这是两个根本就不是同一重量级,并且也不可能交手的所谓“对手”,谈何击败二字呢?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有句话很有意思:“我们与小米不同,没有两家公司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想把我们与其他公司相比,可以看看销量涨幅。在这方面,我们拥有明显优势。”华为可以这样说,苹果也可以这样说。要知道,据说苹果2014财年在中国入账300亿美元。2015年第二季度,小米真的击败了苹果吗?
小米不是永恒的胜者,它可能会随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这是微软、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无法摆脱的命运。时势造英雄,不要迷信小米,亦不要迷信小米的任何一个人。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可同样不要妄自尊大,因为我们还没有一款从价格、销售数量、销售总额同苹果匹敌的产品,所以不要妄谈击败谁。或者,我们把那个“击败”说的更明白一些。我希望小米发展的更好,我希望小米能抬着头走出国门,我希望小米能不再成为被告,对其他国产品牌,我抱有同样希望。但是,我们不能总在一些误区里徘徊。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