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保险是否能够异军突起
车险市场互联网化的变革已经走向前台。国家车险费率改革的政策也呼之欲出,新兴车险创业公司激流勇进,让原本传统的车险行业一下子热闹起来,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创业者谈论的风口。互联网+能否对车险行业进行颠覆式的改变就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
2014年车险行业市场已经达到5000亿的交易规模,可它从各方面来说还都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形态相似,价格受国家保监会的严格管控;销售渠道还掌握在大多数4S店和代理手中,最新的数据显示,网络平台投保的用户不到10%,互联网化渠道水平非常低。
多数利益被中间商攫取,再来理赔行业费用居高不下,除了人保、平安、太平洋以品牌优势获得用户,占据市场70%市场份额,获得盈利外,大多数保险公司还是拉不到优质用户,还赔不起高额的保费,结果亏损是正常现象。所以,车险出了现马太效应,看似风光背后,其实全是伤心和眼泪。用户对保费居高不下有所抱怨,保险公司觉得无钱可赚。
马云说,有抱怨的地方,就有机会。所以,互联网创业者如饿狼嗜血,等待时机。再来就是政策利好机遇到来,2006年保监会对车险进行统一标准定价以来,关于车险费率的合理性和改革讨论就不绝于耳,终于2015年3月保监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确定试点地区及改革步骤,扎实推进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费率改革的变化体现在保费计算公式的三个基本变量上:基准纯风险保费,附加费用率,费率调整系数。
在以往的计算中,纯风险保费和附加费用并未截然分开。保险的产品定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损失的概率,比如这个车未来一年内发生碰撞的概率有多大,业内叫它纯保费;还有一部分是附加保费,就是管理成本,比如广告营销,给4S店等中介机构的费用。
在基准纯风险保费之外,附加费用率是保险公司可以自主控制的部分。它主要指经营成本,尤其是渠道的变化,电话销售、网络销售、4S店等中介机构销售,成本各自不同。
费率调整系数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费率系数有14个,而根据最新的信息,改革之后只有4个:NCD模型、交通违法系数、渠道系数和自主定价系数。后两个系数是保险公司自己做主,是可以充分竞争的部分。
也就是说,车险公司有了部分的自主定价权,有了定价权就好说了。价格战是必不可少的,品牌化、网络化、服务化考量紧跟其后。这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黑夜,传统车险公司、互联网大咖,创业新人各个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我已经闻到了当初电商、旅游、团购、打车行业杀得血雨腥风的味道。
最后,笔者个人观点是:车险行业的因循守旧,政策改革的因势利导,让行业大佬和互联网创业者都看到了车险市场互联网化的巨大潜力。可在具体的产品和项目上,他们却走上了各自的道路。通过以上的分析,车险行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也就不难想像。传统的车险的大变革还没有真正浮出水面,互联网大咖已经急不可待,而新兴的创业者已经奔驰在这场激烈竞速的路上。
这注定是一场资本、资源、耐力和野心的赛跑,谁能笑到最后,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无论结果如何,目前市场大咖云集,创业者、投资人成群结伍的浩荡趋势势必让车险互联网化迸发出更强劲的动力。
在互联网+大时代的浪潮中,更多的互联网车险平台出现,其中不乏几家佼佼者。
北京乐保天下科技公司开发的保驾车险APP车险平台,也成为这次大浪潮中的弄潮儿之一,“保驾车险”作为集合查险、购险、一站式理赔、查询违章 等针对车住所开发的各类功能的APP,能够为更多的车主解决汽车保险相关的问题,其在行业中优秀的价格资源优势也为“保驾车险”赢得了很多忠实的用户。
在这场互联网+的大战役中,“保驾车险”的表现值得期待,也希望在这场互联网+的竞争中,更多优秀的公司能够脱颖而出,为推动互联网+时代的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