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司法拍卖上线后,低价贱卖神马还有卵用吗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司法拍卖“水更深”“天更黑”。因为在这里,“半价买房”“钻石卖出萝卜价”是常有的事。低价贱卖涉讼资产背后的暴利,使司法拍卖领域一度成为法官“沦陷”之地。据统计,全国法院近年来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中,近70%集中在民事执行领域,而其中约70%又发生在资产处置特别是司法拍卖环节。
但是,自从去年5月福建省启动网络司法拍卖工作以来,司法拍卖环节却一直保持着清白之身,交出了“零违法违纪+零投诉”的成绩单。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的公开、透明、开放等特性,堪称天然的“防腐剂”。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相比传统的委托拍卖当事人需支付高昂的佣金,网络司法拍卖简直就是一顿美味的“免费午餐”。
那么问题来了,这省下的巨额佣金,原本会落入谁的口袋?
在回答问题前,先看一个流传于拍卖行业的数据:因受网络司法拍卖的冲击,已有数以万计从业人员丢了饭碗。更有媒体报道,随着网拍司法拍卖标的越来越多,某地拍卖行“或集体失业”。
还有一组数据来自财经网就网络司法拍卖做的网络调查:94%的网友对网拍表示赞同,有88%的网友表示此举可以推广,还有64%的网友明确表示会参与在淘宝上竞拍涉诉资产。但就是这样广受好评的新生事物,一直遭受中拍协的强烈反对。
答案就藏在鲜明反差的背后。作为中介机构代表的中拍协之所以愤怒不已,正是因为随着网络司法拍卖的发展,部分靠司法拍卖为生的拍卖行将彻底失去饭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法则放在司法拍卖市场,同样适用。
当然,法院拍卖会移师淘宝网只是司法拍卖阳光化、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要走得更远,还需顺时应势,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科技支撑,真正构建起“可查询、可跟踪、可评价”的体系,从而让网络司法拍卖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原载7月11日《福建日报》,作者何海铭,原标题为《司法拍卖市场的“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