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云许广彬:年初获5000万美元融资,底气是什么
导语:华云数据2014年年初获得了5000万美金B轮融资,与其他互联网公司背景的云计算公司相比,华云具有IDC基因,基因不同导致战术不同。
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华云数据近期公布消息,于2014年年初获得了海纳亚洲领投、英特尔投资跟投的5000万美金B轮融资。
从云计算诞生开始,它与传统IDC行业就开始了“敌对关系”。传统IDC在国内拥有群众基础,上游运营商和下游客户都熟悉其模式而惯性采购,使云计算公司不得不在夹缝中求创新。国内很多云计算公司皆为互联网公司背景,而华云数据有一定的IDC基因,在《华云数据许广彬自述:我的站长岁月》中,我们介绍了许广彬的故事:从开发虚拟主机管理系统,到做IDC业务,再到2007年转型云计算,2012年以创业者身份正式创办华云数据。
所以华云数据的战略顺理成章地围绕着IDC展开,目前它在国内拥有超过15个城市和20个数据中心的上万台物理服务器集群,B轮融资之后,今年的方向是 “IDC转云”,在渠道铺设的同时,反过来开始陆续并购一些IDC公司,目的是将国内传统IDC业务转移到云端,加速云计算的普及。
借其融资披露的契机,《创业邦》采访到华云数据创始人许广彬,并希望探究:与其他云计算公司相比,华云到底有何专长?
创业邦:最近云计算领域出现了一些融资消息,请简单介绍华云数据的融资情况。
许广彬:B轮融资其实在年初就已经全部完成,与A轮最大的不同是拿了美元基金。A轮之后,有一家美元基金一直动员我融美元,以美国家家户户都知道云计算、每个企业都在使用云计算、美国股市的市盈率高等等,对我宣导了半年时间,我也参加了这家基金几乎所有被投企业的活动,最终下定决定做了VIE架构。只是最后并没有拿那一家的投资。
有一次朋友说海纳亚洲的一位海外技术顾问恰好在中国,在技术问题上和我聊了很久,比较认可华云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之后海纳亚洲的投资经理就找到我谈投资。英特尔投资也到华云在数据无锡的总部考察了很多次,还特意要求我们打开后台管理系统,为了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在尽职调查现场要求关闭正在运行的10台物理服务器,看业务是否会受到影响。我们数据中心人员现场关闭电源,几秒钟后这10台物理服务器上运行的客户自动迁移到健康的物理服务器上。最终两家共同投资了5000万美元。
华云数据的A轮融资来自涌金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投资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也进行风险投资。A轮投资也有一定的戏剧性:经朋友介绍我与涌金集团一只基金的副总裁吃饭闲聊,当时彼此都没当回事,过了几天他给我打电话,说在内部看到国金研究院(涌金集团下属)的研究报告称:中国最有可能成功的几家云计算公司之中,第一家是华云数据。当时很多人说从来没听说过华云数据,他突然想起来,从兜里摸出我的名片,才发现就是刚刚见面认识的我。后来我们继续谈了融资,一个月时间到账。属于双方看对眼了,进行得非常流畅。
创业邦:华云数据目前规模如何?感觉一直比较低调,像个突然冒出来的高手。
许广彬: 华云在国内拥有超过15个城市和20个数据中心的上万台服务器集群,其他云服务商五六家加起来也达不到这个量级。
而且凡是比较发达的有互联网公司的地方,都能找到华云数据的资源或服务,比如武汉、厦门、昆明等二三线城市,基本上是实现全覆盖的。2013年年初我们在美国放置服务器,起初是为一些外贸企业服务,内地和香港的点到点网速满足不了这部分客户。后来我们和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合作后,很多转战欧美市场的中国游戏公司也转而和华云合作。
中国的网络环境比较特殊,结构不太合理,华云数据是唯一覆盖全网的云服务商。
创业邦:与其他云服务商相比,华云数据的特点是什么?
许广彬:我认为华云数据的服务更接地气,因为我是个人站长出身,我很清楚互联网创业者需要什么。我把自己比喻为两种角色:第一是包租公,通过IDC来提供资源;第二是保姆,给创业者提供帮助。
戴志康、李明顺创办的康盛创想从2005年开始就是我的客户,它曾经碰到过被攻击的问题。其他IDC的正常做法是直接拔线,或者把你的IP扔到网络黑洞,这样的话黑客找不到你,但同时用户也就无法看到你。我们没有采取冷漠的方法,而是提供所有资源来支持,最终将攻击挡住了。看似是阻挡了一次,其实不然,因为黑客喜欢攻击之后的成就感,如果他们攻击你一两小时发现没效果,就不去攻击了,他们会认为这家网站是很难搞定的。我们很了解这种心态。
同样是康盛创想,一款产品叫5D6D(我的领地),将自己定位为免费论坛托管服务平台,用户注册一个用户名就可以使用论坛。由于那时候没有云计算,用户量大的时候,磁盘I/O根不上,读写速度很慢。我们帮它将硬盘全拆掉,内存加大虚拟成硬盘就没有问题了。尽管这是一种很发烧的方式,我们仍然认为它更适合康盛创想。创业公司毕竟没有百度那样的体量,无法配备一群专门去思考底层架构和安全的技术人员。
后来创办华云数据之后,对于“导航犬”这样的客户,在融资之前,资金储备不多,作为导航类应用,又需要辐射全国,我们特意进行了网络测试和用户数据收集,看它的用户分布在哪里,在最优的情况下为其进行了分布式部署。
创业邦:不过很多云服务提供商希望产品更标准化,因为个性化的服务成本较高。
许广彬:有一些公司希望标准化,因为它们比较习惯于采取Online销售的模式。其实在了解透彻之后,我发现个性化也是能够标准化的。例如一家客户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看起来是个性化需求,但是对于它所在的大行业,其他客户和它的需求会趋同。或者其他领域的公司到某个时段的需求也恰好与它相同。所以我们就形成一套体系。当你的网站访问到了一定量,我们会预判,你很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如何去解决。
华云的产品架构部还会负责外部咨询。在一些企业遇到问题时给予建议,大部分情况不收费用或只象征性收费。
中国互联网行业一直以几何速度发展,1999年纳斯达克泡沫,2008次贷危机都没有对其有太大影响。而IDC作为基础业务一直粗犷式发展,也是成几何速度增长,可以说一路上都在捡西瓜。但有时候大家会忽略服务的重要性。
创业邦:华云数据还有哪些“人无我有”的服务?
许广彬:几年前我看到一家IT类的媒体由于发了一篇很棒的文章,导致流量太大、服务器宕机,在微博上面寻求帮助。但是它的IDC服务商不可能在夜里12点调动资源来支持它,这需要一系列的过程,订单、合同、付款、IDC服务器联系运营商增加带宽后提供服务。最终这家媒体只能持续无法访问的状态。我觉得很可惜。
还有一次,2007年广东汕头机房因违规信息被关掉,一整间机房里有成千上万个网站,机房关掉意味着大家的损失都很大。
后来华云数据开发了一套平台,“有害信息监控与发现系统”,由我们来监控有害信息。只要你的产品在华云平台上,一旦出现问题,华云会立刻给你发短信或邮件,提醒你立刻处理。
而且国家监管是有延迟的,采取的是爬虫技术,而华云的技术是实时的,在国家管理部门没有发现之前立刻处理掉。这就像保姆,原来是恨不得跟着孩子去上学,现在是在孩子身上装一个GPS或者摄像头。
这些创新来自我们的经验,首先我是个人站长,其次是在IDC行业呆了十多年。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两个:第一,短期内不可复制性,第二是不可替代性。我们目前的竞争力来自团队的经验和经历以及全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