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的六大特征
编者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以燎原之势在各地蓬勃发展,“双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新的网络时代下,唯有顺应发展新常态,把握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的特点和趋势,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才能真正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同时面临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库存化、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四大“阵痛”,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必须要打造新引擎,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促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国经济带来持续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几次创业浪潮。一次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创办乡镇企业、城镇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为特征的“草根创业”;一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以下海经商为特征的创业浪潮;还有就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风险投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互联网新经济为特征的创业。当前我国正在形成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为了对创业创新浪潮进行深入了解,笔者今年到北京、深圳、武汉、上海、重庆、天津、青岛、福州等10多个城市对百余家企业进行了考察,调查表明:新一轮创业浪潮具有六大特征。
第一,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支持小微企业的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政府自上而下主动作为,改革成为推动新一轮创业浪潮的主要动力。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致辞时表示,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稳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围绕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政,政府自上而下,通过简政放权的“减法”,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通过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以持续不断的自我革命,为创业兴业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
据统计,目前国务院已取消或下放了近800项行政审批事项,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多个“含金量”高的领域。同时,政府颁布税收、财政等多项政策法规,解决中小企业“快生快死”的困境,优化初创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如,政府大力扶持和发展草根金融、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员工技能培训,解决中小企业“用工难”问题。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使大量“洋海归”回国创业,大科技公司管理和技术精英离职创业,返乡农民工掀起“农海归”草根创业潮,政府力推的大学生创业,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呈现主体多元化。与前几次创业浪潮相比,新一轮创业浪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主体多元化,新一轮创业创新的主体可分为四类:一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批海归回国创业。2008年底,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人才引进政策,如无锡“530计划”、宁波“3315计划”、武汉“3551计划”等,致力于为海归群体的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近300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有超过5万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二是有技术、懂市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精英离职创业或是在企业内部创业。美的、万科、海尔等在内的传统大公司纷纷开始“裂变创业”的尝试,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形成良好的竞合共赢关系,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实现公司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出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三是由于就业压力所形成的“倒逼机制”、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创业机遇及一些政府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行创业以带动就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大批从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回归家乡创业,可以称作“农海归”。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自营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四是有创造力与创业激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部统计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号称“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还多28万人,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以创业形式实现就业。
一份针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显示,21.44%的大学生表示“有可能选择自主创业”,另有近5%的学生表示“将创业作为主要的就业方式”。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可见政府正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第三,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涌现了一大批“互联网+”的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不断显现,创业创新的形式呈现高度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新增长极和创业空间。研究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新时代,拥有更年轻的创业者、更广阔的创业平台、更活跃的风险投资、更公平的创业环境以及更年轻的创业者,互联网领域成为新一轮创业创新的主阵地。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和新业态,产生了新的消费点。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5月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注册公司2万户,同比增长48.0%。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二次创新,以“互联网+”的形式发展出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旅游”、“互联网诊疗”等新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技术化、智能化、高效化改造。此外,互联网与农业、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的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间的融合也使得更多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