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领域连续创业 20年,会有什么样的产品
面对 LinkedIn 的联合创始人 Allen Blue,一个 20年 的互联网连续创业者,我很想知道,如果现在重新创业,他最想做什么。
- 如果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 LinkedIn 了,你创业会做什么呢?
- 教育。做一个产品,帮助人们学会学习。
- 那 Reid Hoffman 会和你一起么?
- 哈哈,我觉得他会投我。
创办 LinkedIn12年 后,如果去做这款新产品,他会用到什么产品方法论呢?
需求驱动
LinkedIn 的产品,一直都是需求驱动的。找更好的工作,这个刚需一直真实存在。
早在做 LinkedIn 之前,联合创始人 Allen Blue 就发现了这一点。那时,他们还在做世界上最早的社交网络之一——SocialNet,本想顺带承载求职招聘的功能,但社交网络上往往 “人以群分”,志同道合才会在一起,而找工作是一个 “求同存异” 的过程,得 “异型相吸”。
在 Paypal 积攒了经验后,2002 年Reid Hoffman 在自家客厅里与 Allen Blue 共同创建了 LinkedIn,专门解决这个需求。那时候,社交网络 Friendster 和 MySpace 聚焦年轻人社交,如日中天,LinkedIn 聚焦职业社交,并不是那么被看好。
十年后,青年们长大,走上社会,寻求一份工作,或者更好的工作机会,他们成了 LinkedIn 的新用户,LinkedIn 得以不断的扩张,最终成功 IPO,估值走高达到 190 亿美元。反而是 Friendster 和 MySpace 发展双双陷入困境,销声匿迹。
因为需求而生,在产品设计时,也处处从真实需求出发。狼蚁网站SEO优化这张图你可能有点模式,这是 LinkedIn 2003年 第一版的样子,简单甚至简陋。但这里面搜索功能却被放在了显著的位置。背后的逻辑是,用户想在这里找工作。
后续的产品迭代,也是围绕着用户需求来的。比如,2011年 推出的 LinkedIn Skills,用户可以根据某项技能(比如 Java)对网站上的用户进行检索,还可以结合地理位置等其他信息进行高级检索。对于招聘人员来说,这个搜索的纬度十分重要;对于用户来说,也能更找到有相关技能的人沟通交流。
真实的需求,肯定来自真实的用户,LinkedIn 会主动与用户沟通。比如,招聘功能的改进,基本都是工作人员和 HR 们沟通之后的结果。
随着用户增多, LinkedIn 对用户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敏感。最近推出 LinkedIn Influencers,就是因为在十年的运营后,感受到了用户这方面的需求。
有时候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需求的变化。LinkedIn 创立时,还是 PC 和邮件的时代,现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用户在手机上浏览 LinkedIn 的需求增强,2009年 推出了 iOS 版本,2010年 推出了安卓版本,后来还顺势推出了 WP 手机版本。2014年 进入中国,但中国的用户偏爱的是 IM,而非邮箱,LinkedIn 也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赤兔,双品牌运营。
数据驱动
有人说,LinkedIn 是一家媒体,收购 Pulse,推出新闻聚合产品 LinkedIn Today,邀请名人开通 LinkedIn Influencers。
但这背后的指向其实都是数据。你喜欢看什么,看了多久,都是数据,它可能意味着你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今年的财报里,LinkedIn 将 “预测计算”(anticipatory computing)技术作为了一项重点,就是试图在用户提出要求之前就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 “你可能想招聘的人”。表面来看,这与社交媒体上,你可能认识的人、你可能喜欢的文章,很类似,但做起来却要难很多。大部分推荐都是基于用户的搜索数据,但真正的大牛往往不会主动搜索工作。
去年3月,阿里巴巴大数据峰会上,前 LinkedIn 数据分析部资深总监 Simon Zhang(张溪梦)就讲到, Linkedin 会从用户数据里面发现更多解决方案和产品,以推动商业增长、用户体验和用户数量的增加,从而进一步产生了更新的数据。
采访时,我问 Allen 最近在看什么技术。他脱口而出,大数据。这也难怪,他们现在在做一件有趣的事,帮助公司在海外设立分公司选址,因为他们知道,哪里有这些公司需要的人。这背后的支撑,还是这么多年数据的积累。未来,这些数据,说不定还能支撑他们做一些更有趣的尝试。
愿景驱动
创办 LinkedIn 的时候,Paypal 已经卖给了 eBay。作为高管,Reid Hoffman 和 Allen 赚到了第一桶金,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们当时希望给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帮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
LinkedIn 上市前,有人问 Allen,如何看待 LinkedIn 的未来。Allen 表示,LinkedIn 的角色一如既往:它希望帮助每一个人找到他们自己由衷喜欢且擅长的工作。
这也是驱动 LinkedIn 产品迭代的一个重要动力。2012年 推出的 LinkedIn Influencers,并不是用户提出来的,反而是 LinkedIn 觉得用户有需求。知道那些商界传奇是如何思考的,对于他们寻求更好的商业机会很有帮助。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去投资 Lynda 了。在收购 Lynda 之前,LinkedIn 已经可以帮助有技能用户找到工作,在职场中得到提升;但是对于不具备某些技能的人,想要得到工作机会或公司内晋升和发展的机会的话,用户需要有意识地自己去学习相应的技能。
最近,LinkedIn 招募了一批教授、博士,设立了 Economic Graph Challenge,想要通过海量数据来勾勒出经济大趋势,勾勒出全球 30 亿人的就业状况,以及获得每份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找到解决求职问题的方法。研究成果将于明年公布,说不定,到时候 LinkedIn 还能推出新产品吧。
延伸阅读:
LinkedIn给用户滥发邮件遭起诉 赔偿1300万美元
Linkedin给用户发邮件 称公司因滥发邮件被起诉
LinkedIn 怎么用大数据赚钱?
LinkedIn财报解读:利润超预期 转型初见成效
LinkedIn第二季度净亏损6800万美元 同比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