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本逼上绝地的4大创始人启示录!
2016注定不是个平静的年份。春节前,餐饮连锁大娘水饺内讧,创始人吴国强怒闯年会会场讨伐投资方CVC对公司架构和产品结构大肆调整,而自己失去控制权无能为力;而在新年伊始,被收购的去哪儿CEO庄辰超宣布离开。以及万科和宝能系之争,至今仍未落幕。资本与创始人之间的博弈,在过去的一年中达到高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战士倒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最令人难以接受,但是,这几年这样的事儿,却在创投圈里屡屡出现。
创始人要融资,利用资本壮大公司;资本也一样可以利用股权结构中的漏洞把创始人踢出局外。乔布斯当年也曾被董事会扫地出门,杨致远一样被强行下课。而当中国创业公司们开始也面对资本的力量时,“玩不来”的“悲情英雄”创始人们却并不少见。所以这里,我们打算八一下,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那些遭遇危机的创始人的故事,以启示创始人们,在股权结构上应该如何应对。
并购后,被并购方创始人离开
代表案例: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
2015年屡发的行业巨头并购案一时成为佳话,但是被并购方创始人的去向一直为业界所关注。虽然大多数公司都在合并后采取联席CEO制,但这只是个过渡,也是众所周知。滴滴快的合并后,快的CEO吕传伟逐渐淡出管理层;大众点评张涛也曾泪洒会场;杨浩涌专心去做瓜子二手车。而2016年1月4日,开年伊始,去哪儿网CEO庄辰超宣布卸任。
2011年,百度3.06亿美元投资去哪儿,持有去哪儿61.05%的股份,成为去哪儿最大的股东。当年,在搜索市场已经近于垄断的百度,在旅游市场却一直没有进展。“有啊”关闭,旅游频道尚不成熟。而当时的去哪儿,在旅游业垂直搜索业务上起家,正在向更赚钱的团购市场展开攻势。一个需要钱,一个需要市场,因此,百度和去哪儿联手。百度对去哪儿做出不竞争承诺,包括百度不与去哪儿现有的垂直旅游搜索业务、度假业务和电商旅游产品竞争,去哪儿保持独立运营,但百度拥有多数投票权。接受百度的投资,无疑对去哪儿的业务发展有了极大帮助。在百度投资前,去哪儿在2009年进行第三轮融资前,估值仅为1亿美元。而在2013年去哪儿上市时,百度持有的股权市值已经翻了5倍。
在2013年10月,去哪儿和百度达成一项新的知心合作协议,再度显露了两家的深度合作内容:百度授予圈儿旅游业务的独家经营权,并提供流量保证,每天为去哪儿提供不少于600万的浏览量。一直未能盈利的去哪儿,依靠百度的支持逐渐盘活业绩,直到走上纳斯达克。2013年,去哪儿美国上市,股权稀释后,百度仍然占总投票权的58%左右。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发生了变化。去哪儿最大的对手携程,在梁建章归来后,展开了一系列攻势,逐渐占据了OTA市场的绝对老大地位。而去哪儿一直以来的“烧钱”也让百度背上了包袱。股价的不断下跌,阿里和腾讯在电商入口和O2O领域的发力,让百度决心下大手笔专心扶持糯米的O2O业务,去哪儿成了百度亟需处理掉的一块。
2015年,携程收购艺龙前,曾传出去哪儿和携程即将合并的传言。对于资本方而言,合并是最好的退出途径。如果合并,百度仍将是大股东,百度在OTA领域将占据比阿里和腾讯更大的优势。同时,也能去除去哪儿的财务黑洞。2014年底,携程和去哪儿背后的股东就开始出现互换,资本发生大规模流动。比如去哪儿大股东、美国知名长期投资机构T.Rowe Price Associates就卖出去哪儿80%的股票,转投携程,成为携程第一大股东。
但是庄辰超和梁建章都是强势的人,在当时,双方的态度都很强硬,均不肯向对方低头,都想主导自己的公司业务。双方谈判破裂。庄辰超内部发布公开信,反对合并。随后,百度和去哪儿的知心合作停止。
大势不可阻挡。2015年10月,这项合并谈判终于落地开花。百度和携程达成一致,通过交易换股,携程获得去哪儿45%的总投票权。庄辰超曾在内部信中提及:“发生在(2015年)10月底的交易,并非管理层无数次推演的场景中的最优解,也不是次优解。”然而,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
2016年1月,庄辰超卸任,由去哪儿执行副总裁谌振宇接任。此外,去哪儿网原CFO赵轶璐、原CTO吴永强、原COO彭笑梅离职。携程去哪儿历时多年的竞争,以双方合并、梁建章和庄辰超“王不见王”的状态划下句点。
引入新投资方,创始人出局
代表案例:一号店,创始人:于刚
一号店于刚、刘峻岭的经历最为悲情。因为这是一个处处透着“不得已”的故事。2015年7月,一号店两位创始人于刚、刘峻岭清退在公司的所有股份,双双离职。
而早在此之前,一号店已经经历了多位元老的离开,包括一号商城总经理朱鹏程、一号店CTO韩军、市场部副总裁程峻怡等。直到于刚的出走,这场沃尔玛的“大清洗”达到了高潮。
事情的起源还要追溯到2010年。在电商转型升级的阶段,融资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花光了钱的于刚用80%的股权换取了深圳平安8000万元的资金。毕竟,平安不是VC。除了资金外,一号店还获得了平安资源的支持。但药网装入一号店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发展,平安也开始寻求“接盘”的一方,而沃尔玛这时正寻求在中国拓展业务。据刘当年强东在微博上透露,沃尔玛曾意图和京东合作,但被刘强东拒绝了,按刘强东的说法,是沃尔玛试图控股,而这是刘强东不能接受的。于是,当时正在经历业绩快速增长的一号店成为了沃尔玛的选择。
一号店当时表示,和沃尔玛是战略合作。但据说,业内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沃尔玛从来不做没有控股权的收购。而于刚还是接受了沃尔玛。2011年5月,沃尔玛入股一号店,占17.7%的股份,同时,大量沃尔玛高管入驻一号店。关于稀释股权,当时于刚是这么写的:“用股权换资金。如果融资结果是把公司做成,那不在乎我股权多少。正如马云,他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也不高,但没有人怀疑他的贡献。”但是,一号店和阿里的股权结构是不一样的。关于马云,我们稍后再说。
2012年,沃尔玛对一号店增加投资,持股提高到51.3%,成为第一大股东。于刚等一号店管理层及员工的股份被稀释到只剩下11.8%。沃尔玛入股时,一号商城并未被纳入其中,而在2014年底,一号商城也低调回归。至此,一号店已经全部进入沃尔玛的控制体系之中。而烧钱的一号店和需要看到利润的传统零售商沃尔玛,在发展规划上显然有着出入。一号店的高管离职消息,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而据说,于刚对于一号店的预算,也只能在某个额度之内才有审批权。直至去年7月,于刚和刘峻岭决定离开,沃尔玛100%全资控股一号店。到了去年9月,一号店离职人数已经突破千人,元老级员工已经尽数离开。
代表案例:俏江南,创始人: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