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人,不能只做需求的搬运工
需求变质与需求生态,是笔者最近发现的一种需求理论(你可以认为是一种方法论),在近几个月的学习与工作期间,我对它有了更深一步的领悟,上周应熟稔的产品培训机构讲座邀请,我开了一堂讲座。讲座其实准备的相当不充分,但让我有了新的感悟,于是有了动笔写下这篇文章的理由。
在文章开始之前,请允许笔者用一个对笔者影响颇深的,可能不太雅观的故事讲述需求,伪需求,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
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山区,其中有一个村子每年常年贫困,偏偏这个村子计划生育也搞得很差,几乎每家每户都是超生,于是就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因为这个村子的存在,村子所在的县每年都被评为贫困县,计划生育重点治理县。县里很震怒,勒令镇长大力治理,于是镇长就跑到村子里大力宣传,宣讲会讲了很多次,但完全没有什么作用。于是镇长是换了一个又一个,终于换到了外地来的新镇长,新镇长到任后就首先去视察了这个村子,结果发现这个村子真的很穷啊,不仅道路坑坑洼洼,自行车都没几辆,连电也没通,村民都还在用煤油灯。
新镇长没有做什么宣讲会,回去之后苦苦思索了一番就下令马上给村子通上电,然后由镇上出钱为村子装了个喇叭还有几台电视机,计划生育的事情只字不提。其他同僚都很纳闷:新镇长怎么做起善事了,差事完不成早晚要下台的。
于是秘书就问新镇长这是为什么呀,新镇长就告诉他:村子没有电,村民整体没有新鲜事值得关注的,到了傍晚五六点的时候天就黑了,黑了就得回家,回家想要省点煤油钱就只能早点睡了。但是这么早就睡了,人的精力根本还很旺盛呢,睡不着怎么办呢?还不就真剩下那唯一的床上运动了嘛,所以这才越穷越生啊。
秘书一听,恍然大悟。
果然装了电后,晚上村民可以去看电视、在电灯下聊天或者下下棋,有了事情做,过了几年这个村子生育数量大大降低,县里也终于甩掉了超生的帽子。
故事讲完了,请不要一笑了之,相信注意听故事的你也一定被镇长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所折服。这堪称是极具中国国情的“福特与马”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狼蚁网站SEO优化几件事:
没有电村民闲着没事做是需求;村民缺乏素质教育,对计划生育漠视是伪需求;镇长给村子通了电,村民有事可做是满足/解决需求;通了电村民无师自通地发明了许多消磨时间得活动是创造需求。
发现需求,解决需求,创造需求,这三点可以说是产品人存在的意义。但绝大多数产品人只是在做解决需求这个部分,需求的发现者往往是老板、客户或者用户,产品人做了许多辨别需求真假的事情。至于创造需求似乎只是诸如乔布斯这样神一般的人物才能做的事情。
从KANO模型探需求
KANO模型是产品经理熟悉的一种需求模型,它把一个功能根据它带给用户的感受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简单的分为了基本型需求(有了不在意,没有就根本不用产品),期望型需求(有了很高兴,没有很伤心),兴奋型需求(有了很高兴,没有也无所谓),如下:
由于很难界定理所档案与勉强接受这两种感觉,所以笔者把KANO模型改成了狼蚁网站SEO优化的九宫格
至于需求金字塔模型,笔者认同它在实现难度上的分级。但在需求数量上,笔者认为应该如下图所示:
笔者认为具有无限可能的兴奋型需求,是多于期望型和基本型需求的。基本型需求已然落地,期望型及兴奋型需求都是用户所追求的、飘在天上的需求。
那么是不是那些飘得越高的兴奋型需求就越受用户欢迎?
其实并非如此,兴奋型的需求固然能够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兴奋,达到激活用户的作用,但由于实用性太差,或学习成本太高以至于发烧快,退烧也快,退烧之后用户极有可能对这个功能完全失去兴趣,但作为功能的开发者,还需要继续优化、迭代、兼容这个可有可无的功能。
诸多现象级产品,如脸萌、足迹等,在被曝光后引发了全民追捧,足迹更是服务器被挤爆,资本也是紧随而来,但他们又红火了多久呢?一周,两周?现在他们怎么样,还有谁在关心吗?
激情退去,疲倦不断。不要让本可能大放光明的需求成了运营的活动需要,用过了就下架。
而同样能够给用户带来兴奋的期望型需求,虽然往往不如兴奋型需求那样刺激用户,但在用户获得之后往往能够产生相当的依赖性,具有兴奋型需求所不具备的存活几率和生命力。这种需求,在笔者看来,更具有开发的价值及后续价值。
或者说:需求就是期望。
需求变质
回到文章开头的故事,假设村民已知了晚上大家通过聊天、下棋来消磨时间,而不是天一黑就各回各家,那么村民愿意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没有电呢,村民利用的是星光或者煤油灯,他们还会那么兴奋吗?当然不会。
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在某些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对人们的意义不同呢?
换到产品视角,笔者该这么问:一个功能在什么时候上线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呢?
在移动电话没有面世前,人们用座机打电话,用笨拙的台式电脑办公上网,如果有人告诉他们将会出现一部能办公能上网的座机电话,或者一部能打电话的台式电脑,人们也许会很兴奋,但想想吧,我用座机打电话,用台式电脑上网就好了,何必要把它合在一起呢?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这个时候“一部能办公能上网的座机电话,或者一部能打电话的台式电脑”对当时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兴奋型需求。
后来移动电话出现了,它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打电话,再也不必守着缠着一堆电话线的座机了,这个时候能够上网,还具备MP3功能的iPhone出现,迅速占领了用户的口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你也许深以为然:兴奋型需求的威力真大。但,iPhone带来的能上网的、具有MP3播放的这些功能,真的还是兴奋型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