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做品牌营销,蹭五四做了跨界营销
你可能不会再丧下去了。2016年的夏天,当“葛优躺”盛行于文化时,丧文化的大幕早已悄然拉开。
照片中的葛大爷穿着粉嫩的碎花短T,满脸胡茬,双目无神地盯着天花板,浑身瘫软地与沙发融为一体,极具理想主义式的颓废点燃了丧文化的导火索,直至火到现在。其间,丧茶、动画丧、表情包丧、网红丧、日剧丧相继出现,似乎年轻人的丧不是一种自我抉择的主动性,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但是,你仔细想一想,却并非如此。上学时一睁眼,已经到中午了,反正也来不及上课,索性继续躺着,你觉得这是偶尔懈怠。毕业了,学校让填就业意向,你胡乱填了一下,觉得能混过去就混过去。工作了,因为害怕扣工资,你总是踩着点到公司,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其实这些并非是无欲无求的佛系人生,只是一种无意义感,而丧文化刚好将它展现出来了而已。
最近,厦门国际银行在临近五四青年节之际,联合多家企业以“拼出青年范儿”的主题进行跨界,用八个青年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丧文化风靡的当下,你也可以执着地践行内心信奉的拼搏精神。
一、走心视频唤醒青年内心正能量
年轻的客户经理除了每天面对海量的金融资讯,甚至深夜还得在房间里精心推演设计产品方案,哪怕客户只是一个依靠退休金生活的老婆婆。被捣蛋学生气哭的实习教师,仍旧无怨无悔地擦干眼泪继续上课,她只想在孩子面前露出那份坚强的力量。这不是灌你鸡汤生搬硬套的桥段,而是厦门国际银行所拍摄的四个年轻人的真实故事之一。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青年的背后总是贴着幼稚、冲动、不可靠的标签,但其实他们却无时无刻散发着其它年龄群体难以展现的拼劲。无论是废寝忘食的年轻客户经理、坚强的实习教师,还是充满激情的年轻程序员,亦或者是因年龄备受质疑的年轻医生。
厦门国际银行都用视频将他们背后难以被发现的闪光点一一展现出来,在平凡真实的剧情当中传递出“一千个青年,就有一千种‘青年范儿’”的品牌主张,进而唤醒年轻受众内心那份蕴藏的正能量,触碰到了他们内心的情感痛点。毕竟,生活在高压力社会下的青年,“丧”只是平庸的包装,拼出青年范儿才是勇往直前的推进器。
二、跨界营销持续提升话题热度
也许你只看到了青年建筑师的设计天分,却难以发掘他揉碎的方案。
也许你只看到了青年记者挖掘新闻的执拗,却难以发现她笔下的人性洞察。
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都有青年们一闪而过的身影。银行客户经理、软件工程师、导游、医生、记者……..不同领域的青年有着不同的生活目标,但是却都发散着相同的拼搏力。
厦门国际银行联合《新周刊》、融360、美柚、途牛、皇包车、毕马威(广州分所)、《海峡导报》、融信中国、华泰汽车、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天拍车、YY娱乐等不同领域的品牌跨界营销,用海报+文案的方式深度刻画了不同行业青年的拼搏形象。
“年轻是事实,不被看清需要证实”、“激情没了,才是解决不了的BUG”,这些颇具正能量的文案被厦门国际银行一一植入到了描绘不同行业场景的海报之中, 引发了不同行业青年群体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将“拼出青年范儿”的品牌主张下沉到了不同领域,提升了话题热度。
此外,厦门国际银行还联合《新周刊》、《厦门日报》通过故事征集的方式,强化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引导UGC模式的内容产出,助推话题传播。
三、多场景联动深化品牌的青年形象
除了用海报文案精准地切入受众场景,厦门国际银行还注重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在线上,厦门国际银行利用朋友圈的大数据优势,精准定位年轻受众群体,用符合年轻受众触媒习惯的方式投放了,将品牌年轻化的温度传递给了更多正在努力拼搏的青年。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国际银行的内容营销在收获了一片好评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的模式,用户们在平台留言主动分享自己的拼搏故事,推动了#拼出青年范儿#话题持续发酵。
在线下,厦门国际银行从青年日常接触的场景入手,在公交站牌、公交车身、户外大牌等用户经常接触到的场景进行投放,以超高的出现频率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覆盖受众群的线下全方位生活场景。
通过线上社交场景提升话题热度,以及线下场景的全方位投放,厦门国际银行巧妙地运用多样的营销方式拓宽了品牌传播的广度。
与此同时,厦门国际银行结合柔和的品牌植入方式,用一个又一个让青年热血沸腾的文案,以及让人感慨颇深的奋斗故事,一扫丧文化的颓废感,强化了“拼出青年范儿”的朝气形象,加深了品牌影响的深度,使其所倡导的“青年力量”真正落到实处,在青年受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发挥着品牌影响力。
总结分析:银行系总是带给人一副严肃脸的直视感,似乎这个行业的营销总是那么中规中矩,化工类网络ppt,网络的话术,长沙网络推广,社会化网络推广策略,无可挑剔。但是,正处于发展青年期的厦门国际银行则一改传统的营销方式,用贴合年轻受众的社会化营销以及场景化营销输出品牌潮气蓬勃的拼搏形象,打破了银企昔日的距离感,拉近了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距离,为银行系未来的营销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参考。